-
山神妖气沮,野魅真形出 刘磨镜篇 是对蒙尘的抗争与对光明的坚守 刘禹锡文化推广 2025-10-08 11:44 新磨镜 白居易 衰容常晚栉,秋镜偶新磨。一与清光对,方知白发多。 鬓毛从幻化,心地付头陀。任意浑成雪,其如似梦何。 磨镜篇 刘禹锡 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 萍
-
原创 朱淑真:才情难敌封建网,《断肠集》中诉悲凉 朝代说书人 2025-09-16 09:54 咱今天唠唠宋代才女朱淑真,她的一生,可太让人唏嘘了。朱淑真呐,那也是个才情满满的女子,诗词写得特别好,在当时,那也是小有名气。她打小就聪慧过人,诗词、音律、绘画,那都是样样精通。本来有着美好的憧憬
-
中国历史上10大词人,苏轼第一,近代有一人上榜了 小马密探 2025-09-16 12:11 中国词史千年流变中的十大词宗巨匠 词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体裁,其发展历程跨越千年,自唐代萌芽,经五代酝酿,至宋代达至鼎盛,元明时期虽一度式微,却在清代重现生机,及至近代更经历现代转型。在这漫长的文
-
诗辩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工夫须从
-
趣味无争辩 品位有高低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5-09-05 07:08 王羲之《兰亭序》 赵佶《听琴图》 丰子恺《建筑的起源》 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谈美育》 审美趣味是我们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定势,它以喜爱或不喜爱的直接情感评价形式,决定对审美对象的取舍。它虽可体现为一
-
原创 苏轼临终前路过南华寺,拜谒六祖真身后大哭,临终留八字总结一生 OG历史 2025-08-31 17:02 《——【·前言·】——》 苏轼北归前,特意绕道南华寺,站在六祖惠能真身前,竟失声痛哭。 几月之后,他留下八个字,把一生的沉浮写进临终遗言。 那一跪,到底压了多少心事? 苏轼一辈
-
本页有 4 篇日志因作者的隐私设置而隐藏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