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评剧名家冯玉萍:新婚夜栖身“水帘洞”,丈夫助我三夺“梅花奖”

5 已有 49 次阅读   2025-08-27 14:40
原创 评剧名家冯玉萍:新婚夜栖身“水帘洞”,丈夫助我三夺“梅花奖”
越搓越勇 2025-08-27 01:11
冯玉萍,这位深受戏迷喜爱的评剧艺术家,三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戏剧表演领域的佼佼者。自出道以来,她主演了诸如《穆桂英挂帅》、《谢瑶环》、《洪湖赤卫队》、《牧羊圈》等多部优秀评剧剧目。
冯玉萍的表演风格无与伦比,她的扮相端庄,唱腔甜美且富有穿透力,身段优雅,擅长通过细腻的情感表现刻画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从艺几十载,斩获无数奖项,成为行业的标杆。
她出身平凡家庭,冯玉萍是如何从一个普通孩子,逐步蜕变成耀眼的评剧明星呢?冯玉萍的丈夫霍广军,也许并不为外界所熟知,两人是如何相识并走到一起的?新婚之夜,冯玉萍和丈夫的洞房为何变成了一个“水帘洞”?冯玉萍心中满怀感激,她曾说,虽然丈夫并非戏曲演员,但他在背后默默支持她,帮助她三次赢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冯玉萍出生于1959年11月19日,祖籍辽宁葫芦岛,成长在沈阳市。她的母亲杨淑琴是商场的售货员,父亲则在螺丝厂工作。冯玉萍的家族并没有艺术背景,但她从小就显现出浓厚的艺术天赋,爱唱歌跳舞。家里经济拮据,父母无法为她购买玩具,她便自娱自乐,每天围着家中的收音机转,听到的歌曲很快就能模仿出来。
在冯玉萍还未上小学时,她已学会了30多首歌曲。某年元旦,商场举办文艺汇演,一位阿姨故意逗冯玉萍,告诉她:台上的人都得唱歌。冯玉萍毫不犹豫,走上台演唱《敖包相会》,以精准的节拍和音准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大家纷纷惊叹,这个只有6岁的小女孩竟能把歌唱得如此动听。
进入小学后,冯玉萍成了班里的文艺委员,每次参加文艺比赛,她总是能够获得大奖。1972年,沈阳评剧院来到学校选拔人才。那时,《红灯记》在全国风靡,冯玉萍表演其中“李奶奶”一段,获得了评审们的一致称赞:“这孩子嗓音出众,天生适合做文艺工作。”几天后,她顺利通过复试,成为沈阳评剧院少艺班的一员。
尽管冯玉萍起步较晚,14岁才开始学习评剧,但她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克服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苦训练,迅速崭露头角。在少艺班里,冯玉萍不仅学习了唱功,还强化了肢体表演,如压腿、劈叉等,她忍受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苦痛。每当感到疲惫不堪时,她总是默默咬牙坚持,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意志。
经过六年的辛勤训练,冯玉萍以优异的成绩从少艺班毕业,正式成为沈阳评剧院的演员。她的首个重要剧目是《谢瑶环》,在恩师花淑兰的指导下,冯玉萍首次饰演“大唐女史”谢瑶环,凭借精湛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
冯玉萍与丈夫霍广军的故事也充满了温馨与感动。1984年,冯玉萍与霍广军相识并迅速坠入爱河,两人于1985年结婚。婚礼简朴却温馨,但新婚之夜他们的洞房却因屋顶漏水变成了“水帘洞”。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冯玉萍和霍广军毫不慌张,两人一起忙碌地应对突如其来的困境,这段经历成了他们共同回忆的珍贵篇章。
冯玉萍的事业也迎来了辉煌的时刻。1987年,她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并在此后的岁月里,凭借一系列优秀剧目稳固了自己的艺术地位。1999年,冯玉萍再次挑战梅花奖,并凭借《疙瘩屯》获得了梅花奖的第二次荣誉。
冯玉萍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就,她也通过教学与演出为评剧事业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她收养了多名弟子,成为了全国评剧界的重要人物。如今,虽然已退休,冯玉萍依旧活跃在评剧的舞台上,努力将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
在这条艺术道路上,冯玉萍的坚持与付出赢得了无数荣誉,而她的丈夫霍广军的默默支持,也是她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冯玉萍认为,每次获得梅花奖,背后都有丈夫的深情付出。在她的眼里,丈夫是她生命中的“恩人”。
从冯玉萍的奋斗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成就不平凡的事业,也感受到了她与丈夫共同携手走过的风雨岁月。冯玉萍的故事,注定会继续激励着更多的人,走向自己的光辉人生。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