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先天地
〔梁〕傅翕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作者】
傅翕(497—569),又称善慧大士,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南朝梁代著名禅宗大师。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有一次,梁武帝请善慧大士讲《金刚经》,大士刚刚升座,用戒尺“啪”地拍了一下案几,就飘然下座。皇帝被他的举动给惊呆了。一旁的志公禅师问:“陛下领会了吗?”武帝说:“不理解。”志公就宣布:“大士已经讲完经了!”还有一次,大士头戴道冠,身披袈裟,脚儒鞋。武帝问:“你是僧人吗?”大士用手指了指道冠。“你是道士吗?”大士用手指了指儒鞋。“你是俗人吗?”大士用手指了指身上的袈裟,就离开了。直至今天,佛门中善慧大士的塑像,还是头戴道冠,身着袈裟,足 儒履。大士的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形象地表示了中国禅的精神:以儒家为根基,以道家为首要,以佛教为中心,体现了儒道佛三教融合的精神。

【译文】
有一件东西啊,它先于天地之前产生,它没有形状,本性是如此的清净寂寥。它是森罗万象、万事万物的精神主宰,它不会伴随着四季的变化而衰谢枯凋。
【禅意】
这首诗是表达中国道家老子思想与禅宗的合流的典型。
什么是禅?什么是大道?这首诗借用了《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的意思,说大道的本体、相状不可见,一切万象的种种变化、生起与消灭,与这个“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都是它的作用的显现,但却无法影响它的本质。悟到了这一点,你就进入禅的大门了。
这首偈子说的是人的真如本性,是历代高僧大德热衷参究的话题。如《庐山莲宗宝鉴》卷十说:“真如本性者,父母未生已前,一真无妄之体,谓之‘本来面目’,禅宗则曰‘正法眼藏’,莲宗则曰‘本性弥陀’,孔子则曰‘天理’,大易则曰‘太极’,名虽有异,其实同一真如本性也。此性虚而灵,寂而妙,与天地同根,万物一本,历尘劫而不朽,世界坏而不迁。”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反妄归真,认识和保守这一份纯明的本心本性。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