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走近巨匠|大丈夫不从流俗——如何欣赏刘海粟的书法

2 已有 38 次阅读   2025-08-07 22:31
走近巨匠|大丈夫不从流俗——如何欣赏刘海粟的书法 

刘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首任校长。首创男女同校,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早年习油画,书法学康有为,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气魄过人。晚年尤擅泼墨泼彩,具有强烈的光色效果和高度写意化的笔墨语言。著名作家柯灵评价:“治新美术史,不能无刘海粟。”

黄永厚先生在北京居住的时候,我们常去他的府上拜访,听他品文论画,臧否人物,期间说到了刘海粟。对于刘海粟,他不做逻辑推论,就像他写文章,围绕一点着墨,把一个问题强调到极致。他说话的时候,我们就会抬高目光,看着他背后的一幅字,那是刘海粟送给他的字,内容是:“画品,大丈夫不从流俗。”笔墨苍厚,线质凝重,就像一个笨拙的耕夫在大地上推出的垄沟,曲中有力,直中有韵,写字人的性格特征昭然若揭。

每一次去拜访黄永厚,都会在这幅字前伫立,对“大丈夫不从流俗”若有所思。也许,这就是我走近刘海粟书法的开始。

刘海粟是当代画坛的公众人物,知名度甚高,许多艺术圈以外的人对他也是津津乐道。我所知道的刘海粟,是人到晚年的刘海粟,他在改革开放后再一次进入公共视线时,已经是耄耋之年的人了。他的一举一动,映现着他的人生沧桑。那么,熟知刘海粟的书法,也就是熟知刘海粟晚年的书法。甚至可以这么说,刘海粟被人称道的书法,或者说他不断创作的书法,庶几是晚年所为。比如在黄永厚家中看到的“画品,大丈夫不从流俗”,就是证明。

刘海粟 黄岳雄姿峙古今诗

68×137cm 1983年

美术教育家、画家是刘海粟两个关键词。因声名甚隆,书法亦成为他的另一个艺术标识,称其为书法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的确,刘海粟的书法具有较高的艺术品质,鲜明的艺术特征,很高的艺术声望,当然是中国书法艺术长廊独特而耀眼的存在。

之所以把刘海粟书法看成中国书法艺术长廊独特而耀眼的存在,重要一点是刘海粟书法的生命质感。刘海粟弱冠学书,筑基深厚,秦汉碑刻,晋唐楷书,一并涉猎。在刘海粟的笔墨体系中,不难看出他是从宏观统领书法的意蕴,从感觉中体会笔法墨法的变化。因此,他不在点画的细节处着力,而是从灵性出发,释放艺术活力,体现笔墨间的生命质感。阅读或观赏刘海粟的书法,需要大处着眼,从笔墨的腾挪之间,体味书写的美感和趣味。刘海粟具有较高的驾驭笔墨的能力,这一点与他的绘画才能不无关系。他用笔沉实、泼辣,不藏心机,线条灵动,可以感觉出细微的绘画语言。他的楷书用笔一蹴而就,墨法的浓淡,飞白的迷离,宛如生命的呐喊;他的行草书笔调天然,草法规整,墨象变幻,颇具“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

刘海粟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90×48cm 1982年

刘海粟复杂的人生历练和多样的艺术才能,铸就了书法作品的独特意义。他不在意书法的整饬和精巧,而倾慕大朴大拙的书风;他看不起竞技书法体制中的竞争,愿意把艺术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投其所好,喜欢按照自己的感觉挥毫行笔,就有了我们所知道、所理解、所喜爱的刘海粟书法。这也是刘海粟书法人格化的成因。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人格化鲜明的书法。中国书法史中杰出的书法作品,字与人处于同一个水平线,看人是看字,看字更是看人。单纯的字,缺乏人格化观照的字,很难提升到审美的层面。刘海粟书法的人格化,就是我们不断解读、寻觅刘海粟书法的基础和理由。

刘海粟 精神万古 气节千载

133×33.5cm 1968年

当代书法创作和研究,渐渐掉入了技术的陷阱。当代书法教育,不管是院校培养,还是个人授徒,对一个字形和一个笔画的过度阐释,已经把书法教育严重庸俗化和低级化了。其实,书法学习也好,书法教育也罢,起到重要作用的艺术感觉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字的成型,一个笔画的出现,找不到书法家书写的感觉,很容易得出相反的结论。刘海粟书法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正是他的艺术感觉所带来的“惊人的一笔”,那一笔就是书法创作中的艺术积淀,就是书法创作中的灵感乍现,就是生命情绪所贯通的艺术表达。书法的艺术魅力由此而来,书法的艺术价值也因此而形成。

(摘自2023年12月13日“澎湃新闻”官网 作者:张瑞田 文有删节)

责编:鲁清清

文章来源 |2023年《书法报》第50期 29版

*文章及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与刘海粟之女刘蟾

《百年巨匠-刘海粟》摄制组与刘海粟之子刘虬、女儿刘蟾合影

《百年巨匠-刘海粟》片段

《百年巨匠-刘海粟》 文物出版社

监制 | 厚轩

编辑 | 易辰 神奇海螺

《百年巨匠》音乐篇经典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百年巨匠》百位大师风采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百年巨匠》京剧篇“龙凤呈祥”及名家名段演唱会在梅兰芳大剧院成功演出

《百年巨匠》文献展隆重开幕 | 回望百年历史 致敬巨匠精神

关于我们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31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体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计划陆续完成,届时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献礼。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243家平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5年2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5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