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近代海上四家作品赏析

5 已有 60 次阅读   2025-08-07 14:51
近代海上四家作品赏析
屠屠是美妆师 2025-08-06 17:00
海派代表了中国近代以来最具活力的地方文化之一。其对中国近代的文化与风气有很大的影响与领头作用。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中国的文化。
民国时上海外滩
“海派”一词之出典依然待考,一般认为清末民初的“海上画派”有关。随着上海商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画人开始来到十里洋场以卖画为生,书画艺术市场随之形成。海上画派之名因此得来。其名声最卓著者为“四任”,以善花鸟、人物、肖像、山水的任熊为首,包括任薰、任伯年、任预。此外还有赵之谦、吴昌硕、虚谷等知名画家。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上海书画市场随着社会的变革而一度沉寂,但因国家对于国画艺术的重新重视,成立了上海中国画院,使得自由职业的画家们有了固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有了保障,画家们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成为了国家体制内的专业美术工作者,创作出了大量新时代的精品,从而培养了一批新兴的海派画家,以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谢稚柳、陈佩秋、陆俨少、程十发为代表的近代海上四家,成为新海派中国画的代表人物。
陆俨少
陆俨少是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他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陆俨少擅长画册页、手卷这类常人所难为的特殊形制。
陆俨少 为屈今昔作百卷楼图设色纸本 手卷1978 年作
《百卷楼图》为陆氏为裱画师屈今昔所绘的山水手卷精品,此画自右至左分为两段,左边村路蜿蜒,小桥流水,右段柴扉开启之处,绿树掩映中矗立着两层建筑的百卷楼,虽为虚构之作,取景却似江南水乡之实景,令人有可居可游之感。此卷笔墨变化多端,疏密对比分明,综合了陆氏山水画的多种元素。
陆俨少 为季汉章作雁荡山涧卷设色纸本 手卷 丁巳(1977 年)作
《雁荡山涧图》手卷也是陆俨少的小精品,此画的布局和笔墨处理能在密处见疏,对雁荡瀑布岩峦的描绘,入木三分,体现了陆俨少对于雁荡山水的熟稔。
陆俨少 为王震铎作竹杖芒鞋 设色纸本 立轴 庚申(1980 年)作
陆俨少 峨眉云海 设色纸本 镜片 乙巳(1965 年)作
陆俨少 云壑幽居
陆俨少 雁荡云瀑
陆俨少 云岭松风
陆俨少 黄山松云
陆俨少 巴船出峡图
陆俨少 雁荡云海图
陆俨少 草书
程十发
程十发幼年即接触中国字画,但给他印象之深莫过民间艺术。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国画系,解放后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画院的筹备工作,并任画师。长期任上海画院院长,此后,艺术视野不断拓展,“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插图等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兼工书法篆刻,得力于秦汉木简。
此次程十发的《海瑞像》、《神女图》为画家的精品,而且均刊载于《程十发书画》。程十发的艺术创作手法都是从前人的书画研究中得来的。他喜欢收藏任伯年画作,认为任伯年恢复了传统绘画的优良传统,比如概括、夸张、集中、意到笔随、生气盎然等等,尤其是任伯年将写生基础巧妙融入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他对此感同身受,在描写现实生活的绘画创作过程里从任伯年的作品中得到了许多帮助和启示,并从民间艺术和少数民族生活中汲取养料,树立了独树一帜的程家样画风。程家样的人物造型夸张诙谐、设色浓丽和谐,用笔粗细变化强烈,这些特点在这两张画中均得到充分体现。
程十发 为周少麟作海瑞像 设色纸本 镜片 1979年作
程十发所作此幅《海瑞像》,款识之中详细记录了周信芳、周少麟父子与《海瑞上疏》这一剧目在20年间的经历以及自己与周信芳十分类似的际遇。程十发自幼热爱戏曲、爱好京昆,他爱看戏也爱画戏,常根据戏曲演员现场的表演进行写生。程十发在50年代时曾创作过一组《海瑞的故事》连环插画并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周信芳与周少麟在研究剧照(1956年苏联)
(周信芳、周少麟图片来源:《海派父子》,周少麟著,宁波出版社。)
当1979年《海瑞上疏》由周少麟在天蟾舞台重新上演之时,程十发“欢忻鼓舞、百感云集”短短八个字,已蕴含了千言万语。画海瑞像相赠,程十发内心是万分激动的,他还特地做了初创草图,他的画笔依然是坚定、沉着的,就如同他笔下的海瑞,虽然须发斑白,但依然身姿挺拔、目光如炬,手中紧握奏疏,一身浩然正气。
程十发《海刚峰造像速写》
在海瑞身后,是遒劲的松与竹,程十发似乎将浑身的力气都投入到每一条松针和每上片竹叶上,坚贞、不屈、无畏、朴素、高洁、顽强,一切尽在这无声的画面之中。此幅作品的史料价值极高,其背后所承载的是一份不可丢失和湮没的文化遗产,也是艺术“京海融汇”、“众星璀璨”的见证,可以称之为程十发博物馆级的作品。
程十发 神女图 设色纸本 立轴 戊午(1978 年)作
程十发 等 祝寿图 设色纸本 立轴 己巳(1989 年)作
程十发 为陈文希作少女与鹿 设色纸本 镜片 丙寅(1986 年)作
程十发 竹林双吉 设色纸本 立轴 癸亥(1983 年)作
程十发 红果多禄
程十发 梁红玉
程十发 南湖曙光
给生活打扮的人们
程十发 湖石双鸡图
程十发 空山萧寺
程十发 双姝图 设色纸本 立轴 辛酉(1981 年)作
谢稚柳
谢稚柳是海派画坛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擅长书画创作也精于书画鉴赏和美术史论研究,是上海画坛的全才。谢氏早年痴迷于陈老莲的工笔画风,张大千称其为“老莲后身”。后来由陈老莲上溯宋元董巨江南画派,晚年转向泼彩写意。
谢稚柳 为程沧波作国香珍果 设色纸本 立轴 丙戌(1946 年)作
《国香珍果》为谢稚柳1946年所作工笔画风精品,此画是为其同乡亲戚,民国《中央日报》社长程沧波所作,所以无论画面和款字题跋都非常用心。画中的果品用笔工细,设色雅致润泽,所绘葡萄、莲藕、石榴、兰花都是夏日果品,洋溢着江南初夏的小清新。此画双题,对常州乡贤恽南田的画风流传情况作了评述,也是珍贵的美术史料。
谢稚柳 黄岳松云 设色纸本 镜心 庚申(1980 年)作
《黄岳松云》是谢稚柳晚年青绿山水的精品力作,尺幅巨大,为六尺整纸。画面上崇山峻岭,群峰耸翠,古松烟云,气象万千。全幅整写,笔机畅旺,画中群峰如排空而来,整体感强烈,是谢稚柳晚年青绿山水画的精品力作。
谢稚柳 春山图
谢稚柳 为李研吾作荷塘初夏
谢稚柳 荷塘过雨图
谢稚柳 柳荫观泉
谢稚柳 太湖石公山图
谢稚柳 莺歌燕舞 1977年
谢稚柳 红叶寒雀图 1943年
谢稚柳 秋果翠鸟
谢稚柳 葡萄 设色纸本 立轴 戊午(1978 年)作
陈佩秋
陈佩秋是谢稚柳的夫人,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大家。为了绘画艺术,上世纪40年代她放弃了已就学数年的西南大学理工专业,转入国立艺专专攻绘画艺术。她专业花鸟却醉心于山水。由石涛、八大、倪云林、黄鹤山樵入道,并上溯唐宋,师法古人,临摹了大量的名迹。50年代初她与谢老结合,借进入上海文物管理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机会,接触观摩了更多的古画名迹。上海中国画院筹建成立后,陈佩秋先生即被聘为首批画师,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陈佩秋先生的绘画充满了生活气息,这和她讲究写生与笔墨、色彩是分不开的。为了写生,她与谢老在家中养鸟种花,并到山林里、饲养场和动植物园观察,并以此作为创作粉本。她的工笔花鸟,精纤雅致;挥毫写意,别有新格;泼墨作书,笔势酣畅。既能作宋人的细笔花卉,也善写八大那样的水墨大写意。她喜写兰花,又擅作花树丛中的飞鸟;还能作一手倪云林行楷或怀素草书。“文革”后,她不拘泥于传统的法则,广泛地吸收西方印象派绘画的色彩,在绘画艺术上别开生面,在山水花鸟上另辟蹊径,形成了她具有强烈的个人特性又有时代印记的绘画风格。
陈佩秋 摹宋徽宗柳鸦芦雁图 设色纸本 手卷 辛卯(1951年)作
此作为陈佩秋五十年代初所临摹的宋徽宗《柳鸦芦雁图》手卷,工笔精写,工细之极,足可乱真。引首有谢稚柳题字。
陈佩秋 林间小鸟
《林间小鸟》是陈佩秋晚年的精品,采用印象派的手法,把大量的绿色渲染背景,是落墨法和渲染法的综合运用,突出光影效果,使中国花鸟画更增新意和生机。
陈佩秋 竹溪双蝶
陈佩秋 松风泉声 纸本设色 88.5×38cm 1993年
陈佩秋 竹林红雀 纸本设色 136×68cm 1980年代
陈佩秋 杨柳鹭鸶 纸本设色 134.5×64.5cm 1980年代
陈佩秋 远山乔木带秋烟
文章选摘自朵云轩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