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为人生 家国情怀——徐悲鸿的跨文化民族美术实践 天荒地未老 2025-08-10 15:03 作者:陈青青《光明日报》( 2025年08月10日 12版) 自画像(油画)徐悲鸿 1924年 蜜月(油画) 徐悲鸿 1925年 巴人汲水图(中国画) 徐悲鸿 1937年 九方皋(中国画) 徐悲鸿 1931年 【艺火
-
南洋之路——徐悲鸿与新加坡 深圳市书法院 2025-08-10 20:02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徐悲鸿(左一)、黄孟圭(左二)和黄曼士(右一)在江夏堂合影 来源l 徐悲鸿纪念馆 作者l 欧阳兴义 1939年为黄曼士五十岁素描画像上,徐悲鸿自题:“六次游星洲
-
季海洋:艺术家形象的建构、传播与消费——徐悲鸿在民国报纸中的公众形象考略 古籍 2025-08-10 00:03 内容摘要:徐悲鸿在民国报纸中所呈现的公众形象由视觉形象和舆论形象两部分组成。他对自己的视觉形象进行了主动地塑造,发表的照片多戴大黑领结——“克拉凡脱”,展示其留法艺术家的身份。他与媒
-
徐悲鸿与传统 | 徐建融 文汇报 2025-07-19 18:01 上世纪90年代初,在郑重兄的努力下,“上海徐悲鸿艺术研究会”成立,廖静文、徐庆平母子也来了,并登门拜访了谢稚柳先生,聘请他担任首任会长。母子走后,我便问谢老:“近几年,大家都在抨击徐悲鸿,说他搞中西融合,把中国画的传统给破坏了——您
-
原创 徐悲鸿与蒋碧薇:他们相爱就是为民除害,他们分开就是风清月债 乱世中的史 2025-07-06 13:51 “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差的情人。我们彼此相爱,做的却是伤天害理的事。” 作家冯唐这样形容男女之间的情感,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本文这对男女主人公的关系。 提起徐悲鸿,公众的第一
-
徐悲鸿“惟妙惟肖”观与中国画的笔情墨趣 美术星空 2025-06-08 11:00 作者简介:王华,字墨媛,原名汪云华,1968年8月生于芜湖市,黄山市屯溪美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北方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
-
往来千载一悲鸿:深度解码徐悲鸿的艺术人生 文旅中国 2025-04-13 09:03 九方皋(国画) 139×351厘米 1931年 徐悲鸿 日前,由广东美术馆和徐悲鸿纪念馆共同主办的“往来千载一悲鸿:徐悲鸿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展”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开幕。《奔马》《愚公移山》《九方皋》《泰戈尔像》《箫声》
-
山水画中松树的人文寓意 一品书画 2025-01-13 16:27 山水画中的松树,作为常见且重要的自然元素,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寓意与人文情怀。 一、长寿与永恒 松树四季常青,生命力旺盛,是植物中的寿星,有“百木之长”之美誉。民间广为流传着“寿比南山不老松”、“松鹤延年”的说法,将松树与长寿
-
本页有 2 篇日志因作者的隐私设置而隐藏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