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艺术的浩瀚星空中,胡维平的书法作品宛如一颗散发着独特光芒的星辰,以其超越技法束缚的非凡魅力,实现了自然表达与情感的深度交融。书写性、意象营造以及散淡气质,如同三根坚实的支柱,共同撑起了胡维平书法那座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殿堂,为观者带来一场场直抵心灵深处的视觉与精神盛宴。
书写性:灵动笔触绘就生命华章
书写性,是胡维平书法鲜活生命力的源泉,它让每一个笔画都仿佛拥有了独立的灵魂,在纸间欢快地跳跃、舞动,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当胡维平的笔尖轻轻触碰纸张,那是一场与纸面亲密无间的对话,更是一次心灵与艺术的深度交融。提按之间,线条的粗细变化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毫无雕琢的痕迹。粗线条恰似巍峨的高山,沉稳厚重,彰显着一种不可撼动的力量与担当,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它的坚韧与不屈;细线条则宛如潺潺的溪流,轻盈灵动,流淌着细腻与温婉,如同少女那温柔的眼波,让人心生怜爱。这种粗细的对比与过渡,并非是刻意为之的技巧展示,而是在书写过程中,随着情感的起伏而自然发生的奇妙变化。
他的书写节奏更是独具特色,快慢相间,张弛有度,宛如一首跌宕起伏的乐章。快速的笔触如疾风骤雨般迅猛,一气呵成,展现出豪放洒脱、不拘一格的气概,仿佛是一位勇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气势磅礴;缓慢的勾勒则似精雕细琢般细腻,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透露出一种对艺术的敬畏与执着,如同一位工匠在精心雕琢一件绝世珍宝。这种节奏的变化,让作品充满了韵律感,仿佛是一首动听的交响曲,在纸面上奏响。例如在创作一些行草作品时,他能够根据字形的特点和情感的需要,灵活调整书写速度。当遇到豪放奔放的字形时,他加快笔速,让线条如飞龙般肆意纵横;当书写到细腻婉转的部分时,他则放慢节奏,精心勾勒每一个笔画,使整幅作品既富有动感,又不失和谐。
意象:墨韵流转勾勒诗意乾坤
意象营造,是胡维平书法吸引观者的又一关键特质。他宛如一位神奇的魔法师,通过笔墨的巧妙运用,在纸面上构建出一个个独特而迷人的意象世界,让观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梦幻空间。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墨色的变化是营造意象的重要魔法棒。浓墨如黑夜中的璀璨星辰,夺目耀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是一把重锤,敲击着观者的心灵;淡墨似清晨的朦胧薄雾,缥缈虚幻,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忘却了尘世的烦恼。浓淡相间的墨色搭配,如同画家手中的调色盘,使得作品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比如在书写一些与山水题材相关的内容时,他运用浓墨表现山峦的雄浑壮丽,那浓重的墨色仿佛是山峦的脊梁,坚毅而挺拔;用淡墨描绘云雾的缭绕飘逸,那轻盈的淡墨如同云雾的纱衣,轻盈而灵动。两者相互映衬,让观者仿佛看到了山间的云雾缭绕、峰峦叠嶂的美景,仿佛能感受到那清新的空气和潺潺的流水声。
除了墨色,字形的变化也为意象的营造增添了丰富的色彩。胡维平善于根据文字的内容和情感,对字形进行夸张、变形等处理,使文字具有了更强的表现力。有的字形如飞鸟展翅,轻盈灵动,仿佛要冲破纸面的束缚,飞向广阔的天空;有的字形似巨石嶙峋,刚劲有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这些独特的字形与墨色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意象,让观者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诗意和情感,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散淡:超脱尘世尽显闲适心境
散淡,是胡维平书法所散发出来的一种独特气质,它体现了艺术家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股清泉,流淌在作品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放松。
这种散淡气质首先体现在作品的布局上。胡维平的书法作品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格式,而是根据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需要,自由地安排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有的作品字距行距较大,给人一种疏朗开阔的感觉,仿佛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原,让人心旷神怡;有的作品则字距行距较小,显得紧凑而富有张力,如同是一座繁华的都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无论哪种布局方式,都显得自然和谐,毫无刻意为之的痕迹,仿佛是大自然本身所呈现出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
散淡气质还体现在作品的笔意上。胡维平在书写时,心态平和,不骄不躁,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世界之中,与外界的喧嚣和浮躁隔绝开来。他的笔下的线条也显得轻松自然,没有被技法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而是以一种自由、洒脱的心态去书写,让情感随着笔尖自然流淌。这种笔意上的散淡,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是从仙境中飘来的仙乐,让人陶醉其中,忘却了尘世的烦恼。观者在欣赏他的作品时,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那份宁静与淡泊,仿佛也能随着他的笔触,进入一个超脱尘世的境界。
胡维平的书法以其书写性、意象营造和散淡气质等核心特质,实现了超越技法束缚的自然表达与情感融合。他的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杰作,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相信胡维平将继续书写属于他的辉煌篇章,为我们带来更多震撼心灵的艺术作品。
(晓北)
胡维平:当代著名书画家,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