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孤神独逸,自成高格——论陈轶超诗书画的艺术境界与创新精神

3 已有 54 次阅读   2025-09-21 12:35
孤神独逸,自成高格——论陈轶超诗书画的艺术境界与创新精神 

陈轶超,别署逸超,浙江金华人。中国当代诗人、画家、书法家。中外文化交流大使,世界艺术周刊艺术顾问,黄宾虹书画艺术研究学会顾问,金华市诗词楹联学会顾问,两所名牌大学客座教授。

其书画自立高标,不随流俗,孤神独逸,自成一格。

1998年,经国家文化部审批赴美进行学术交流并举办书画展。

2006年,率团赴台湾举办两岸书画名家精品展。

2024年10月,书画作品受邀在法国卢浮宫展出。

2025年5月书画作品受邀在日本京都美术馆展出。

国画作品《烟开翠扇》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国画作品《晚秋》、书法作品《唯作文以淑世;无遗金于我孙》被全国人大管理局收藏于人民大会堂。

国画作品《空谷绝尘》、书法作品《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出版发行了《当代书坛书家-陈轶超》、巜中国画坛百家-陈轶超》、《人民艺术家》、《翰墨千秋》、《中国书画名家收藏集-山水卷》、《中国文学艺术界艺术品收藏指南一一陈轶超作品精选》、《牧云集》四卷、《蔚蓝色的视角》、《千古风流》等书画、诗歌专集与合集若干。为名胜古迹、报章杂志题字题诗多种。

现依然徜徉于书山墨海之间,有诗为证:

远树崇岩天净沙,峰回路转几人家?

问余岁考关心事,艺海苍茫一钓槎。

孤神独逸,自成高格

——论陈轶超诗书画的艺术境界与创新精神

在当代中国艺术界,陈轶超是一位独特的艺术家。他以诗人的灵性、画家的妙笔、书法家的骨力,在诗书画领域自立高标,不随流俗。这位来自浙江金华的艺术家,不仅在国内艺坛声名卓著,更以“中外文化交流大使”的身份,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播撒至美国、法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作品被各大顶级机构收藏,足见其艺术价值与文化分量。

题材意蕴:传统意象的现代精神守望

陈轶超的国画创作,在题材选择上深植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土壤,荷花、梅花、竹子、山水等经典意象,在每一次挥毫中赋予其崭新的精神内涵。

《晚秋》一作,以残荷为主体,墨色苍劲老辣,枯荷的茎干虬曲有力,莲蓬在萧瑟中仍见风骨,搭配石上孤鸟,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具象化,却又超越了传统残荷图的悲秋情调,在枯寂中透出坚韧。《烟开翠扇》则展现了荷花盛开时的另一种风貌,墨叶如盖,层次丰富,或浓或淡的墨色交织出荷叶的立体感与空间感,荷花或绽放或结蓬,在水墨的氤氲中尽显“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格,该作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是对其艺术价值的权威肯定。而那幅带有红色蜻蜓的荷花图,以浓艳的红荷与水墨荷叶形成强烈视觉对比,蜻蜓的灵动为画面增添了生机,在传统没骨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审美意趣,展现出荷花题材在他笔下的多元表达。

梅竹系列体现了陈轶超对文人画精神内核的坚守。梅花图《宠辱不惊》,以大写意手法写老梅枯干,笔触雄健,如刀削斧凿,梅花点点,于黑白色调中绽放出清绝之美,表现了梅花不媚世俗的高洁品性。墨竹图则尽显“竹君子”的气节,竹叶以疾风骤雨之势挥洒,竹竿挺拔有节,搭配拳石,将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之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梅与竹,在他的笔下不仅是自然物象,更是中国文人精神品格的象征,是对“士人风骨”的当代诠释。

山水与鸡冠花题材的创作,展现了他题材选择的广度。山水小品画面布局简淡空灵,远山近石,孤舟横渡,颇有元人山水的萧散意境,却又在笔墨细节中融入个人特色,体现出他对传统山水文脉的传承与创新。鸡冠花图《只欠一声啼》,以浓艳的红色鸡冠花入画,墨叶纷披,红花灼灼,在题材上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藩篱,赋予民间常见花卉以高雅的艺术格调,展现出他在题材与意境融合上的独特思考。

笔墨精神:自成一格的技法与韵味

陈轶超的书画“自立高标,不随流俗”,其核心在于他对笔墨语言的独特把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笔法兼具力度与灵动性。画荷时,荷叶的泼墨大胆而不失控制,笔触的提按顿挫清晰可见,枯笔与润笔的结合使叶片富有质感;画梅的枝干时,以篆隶之法入画,线条苍劲古拙;画竹的竹叶则以草书笔意写之,迅疾有力。这种将书法笔法融入绘画的做法,是中国文人画“书画同源”理念的绝佳体现。

墨法的运用是他作品的另一大特色。他善于掌控墨的浓淡干湿,墨色层次丰富,从焦墨到淡墨的过渡自然,通过墨色的变化表现前后关系与空间层次,使平面的画面具有立体的纵深感;这体现了他对传统“水墨为上”理念的发展,在色彩的运用中保持了水墨的精神内核。

艺术创新: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间的探索

陈轶超的艺术并非固守传统的“复古”,而是在传统的根基上进行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艺术语言的现代转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实践中。

在艺术语言的现代性方面,他虽然以传统文人画为主体,但在构图、色彩、审美意趣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如他的荷花图中,有的采用了较为饱满的构图,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空灵布局,更符合现代观众的视觉习惯;红荷与鸡冠花的设色大胆明艳,在传统水墨的淡雅之外开辟了新的视觉维度。他的作品既有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又有现代艺术的形式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他以诗书画为媒介,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故事,在本土与国际的文化交流中,他的艺术既保持了中国传统的根脉,又展现出开放包容的姿态,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陈轶超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与文化担当的中国文化传播者。在当代艺术多元化的语境中,他坚守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核,同时又能与时俱进,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传播至世界,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艺术如同一股清流,在喧嚣的艺术市场中保持着独立的品格,又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中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其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将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发彰显。

文/范迪安

2025年9月18日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