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未年夏,津门画坛传来佳音:著名“猫王”画家陈香含女士推出乙巳年大写意新作系列,以水墨丹青为媒,将数只形态各异的灵猫跃然纸上。这批作品延续了她标志性的大写意风格,却在笔墨语言与精神内核上实现了新突破——猫的慵懒与顽皮、灵动与深邃,在墨色交融间化作生命的诗篇,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水墨的磅礴气象,更折射出一位艺术家对生命本质的深度叩问。
大写意的破界:水墨为骨,生命为魂
“猫王”陈香含的作品,素来以“笔简意赅,形神兼备”著称。在乙巳年新作中,她将这一美学推向新境。以《灵猫倩影》为例,画面中白猫蜷卧于赭石色的老墙之上,墨色从浓到淡层层叠加,通过“水墨交融递进法”,猫毛的蓬松质感呼之欲出,仿佛能触碰到阳光下绒毛的温热。这种技法突破了传统工笔猫画的程式化表现,既保留了齐白石“似与不似”的写意精神,又借鉴西方雕塑的立体感,使猫的形态在虚实相生间获得了生命的重量。

更令人惊叹的是她对色彩的颠覆性运用。在《观风》系列中,她大胆调和花青与藤黄,为猫耳勾勒出若隐若现的轮廓,背景则以泼墨技法渲染出疾风骤雨的意象,形成“工写结合”的独特张力。这种色彩语言既呼应了宋代院画的雅致,又暗合西方印象派的光影哲学,却始终坚守着东方美学“留白”的至高境界——正如书法家陈启智题诗所云:“顽石通禅意,狸奴悟性真”,画面中的留白并非空白,而是生命呼吸的空间。

爱猫情结的升华:从形到神的生命对话
陈香含对猫的痴迷,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题材选择,升华为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对话。在乙巳年新作中,这种情结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哲学意味。《雪猫》里,三花猫蜷伏于风雪之中,猫须以枯笔扫出,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的颤动;而《狸奴凝睇蝶竹》中,小猫凝视花中蝶,专注的眼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连尾尖的颤抖都充满了戏剧张力。这些作品的灵感,源自她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猫的一举一动都充满诗意,它们既是自然的精灵,也是人性的镜像”。


更值得玩味的是她对猫眼神的刻画。在《赏菊》中,奶牛猫谨慎凝视猎物的瞳孔里,既有宋代《蜀葵戏猫图》的古典韵味,又暗含现代艺术的抽象表达——猫的眼神不再是简单的生理特征,而是成为艺术家与观者对话的媒介。这种“以猫观人”的创作理念,在曾经的作品《再回首,岁月如歌》中达到顶峰:豹猫回首的瞬间,皮毛的斑纹与背景的水墨晕染形成强烈对比,既具西方表现主义的情感张力,又蕴含东方禅宗的空灵意境。

时代语境下的艺术担当: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
乙巳年新作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技法的突破,更在于其文化担当。在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与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作品同展时,陈香含的猫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对话。策展人评价:“她笔下的猫最动人之处,是生命的灵动——这种灵动既是对自然法则的致敬,也是对当代人精神困境的回应”。
这种艺术担当,还体现在她对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中。新作配套推出的“种子明信片”,将猫画印于可降解纸张,内嵌植物种子,寓意“种下文化,收获思想”。这种将艺术、文学与生态理念结合的尝试,恰如其所言:“艺术不应孤芳自赏,而应成为连接不同领域的桥梁”。


水墨里的永恒
当我们凝视陈香含乙巳年新作时,看到的不仅是数只形态各异的灵猫,更是一位艺术家对大写意精神的执着坚守,对生命本质的深度探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她以水墨为舟,载着千年文脉与现代哲思,在猫的瞳孔里照见人类共同的精神原乡。正如她曾经所说:“猫的眼神里有星辰大海”,而她的画笔,正为我们打捞起那些被遗忘的诗意与感动。







【画家简介】:
陈香含 名之阳《陈香含美术馆》馆主、天津美协会员、书协会员、中共党员、善画猫。自幼喜爱书画,启蒙家学,其父亦是画家,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系,结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书法专业的访问学者,其作品山水、动物,花鸟,人物无所不能,被评为“学院派青年书画百家”、“当代艺坛美术大师”,师从孙其峰、姬俊尧、霍春阳、陈启智、汤立、何家英、刘万鸣、王德芳等名家。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