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的酒肆里,酒香混着墨香飘出半条街。一个醉眼朦胧的男子猛地拍案而起,酒壶 “哐当” 落地摔得粉碎。他一把扯掉头上的幞头,露出散乱的头发,接着一脚踢掉鞋子,光着脚就往铺好宣纸的案几冲去。旁边的人早就见怪不怪,赶紧递过墨锭,可他却摇头晃脑地抓起头发往墨池里一蘸,借着酒劲在宣纸上狂挥乱舞,笔走龙蛇间,一幅千古绝唱的草书就诞生了。这人,就是被后世称为 “草圣” 的张旭。
1. 酒是催化剂:为何张旭写字非喝酒不可?
提到张旭,就绕不开酒。他喝酒不是小酌怡情,而是不醉不罢休,醉了才肯动笔。有人说他这是装腔作势,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酒对他而言,是打开艺术灵感大门的钥匙。
《新唐书・文艺传》里明确记载:“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 意思是张旭嗜酒如命,每次喝到酩酊大醉,就会大喊大叫、狂奔乱跑,然后才开始写字,有时甚至用头发蘸着墨写。等他酒醒后再看自己写的字,都觉得堪称神作,再也写不出同样的水准了。
从心理学角度看,酒精能让人的潜意识得到释放。张旭平时在官场中要遵守礼仪法度,言行举止都受约束,而醉酒后,他能摆脱世俗的条条框框,让内心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注在笔端。他的草书打破了传统书法的工整规范,笔画连绵缠绕,跌宕起伏,把汉字的动感和气势发挥到了极致,这正是他真实情感的爆发。
唐代文人窦臮在《述书赋》里描述张旭的草书:“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 说他的字像奔跑的蛇、蜿蜒的虺,气势逼人;又像骤雨旋风,声响布满厅堂。这种震撼的艺术效果,离不开酒带来的情感张力。
2. 狂放背后有真章:“脱帽光脚蘸发写” 不是博眼球
有人觉得张旭醉后脱帽子、光脚、用头发蘸墨写字,是故意搞噱头博关注,可细究起来,这每一个举动都藏着他对书法的极致追求。
脱帽子是为了摆脱束缚。唐代男子戴的幞头有固定的形制,戴在头上会限制头部活动。张旭写字时需要全身配合,尤其是头部的转动,脱了幞头才能让头部活动更自如,更好地控制用头发蘸墨时的力度和角度。光脚则是为了接地气,感受大地的沉稳。他认为书法不仅要靠手和臂,还要调动全身的力量,光脚能让他更清晰地感知身体的重心变化,让笔墨更有根基。
而用头发蘸墨写字,更是他对书法工具的大胆突破。传统书法用毛笔,笔锋有固定的弹性和吸墨量,而头发的柔软度、吸墨量与毛笔截然不同,写出的笔画更具变化,时而粗重如崩石,时而纤细如游丝,别有一番韵味。唐代画家吴道子曾说:“见张旭草书,始知笔力可以扛鼎。” 可见这种独特的书写方式,确实成就了他非凡的笔力。
不过,这种狂放的书写方式并非每次都能成功。据唐代笔记小说《国史补》记载,有一次张旭在洛阳的一座寺庙里醉酒后写字,写完后自己觉得不满意,当场就把写好的作品撕了个粉碎,还懊恼地说:“今日醉得不够,未能尽意。” 这足以说明,他的狂放不是作秀,而是对艺术极致的执着。
3. 不止于酒:“草圣” 的成就靠的是天赋加苦练
如果说酒是张旭创作的催化剂,那真正让他成为 “草圣” 的,还是他过人的天赋和日复一日的苦练。
张旭出身书法世家,自幼受书法熏陶,他早年潜心学习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又借鉴张芝的草书,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据《书断》记载,张旭练字到了痴迷的程度,“见公主与担夫争道,而得笔法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其神”。他从生活中的场景里汲取书法灵感,把公主和担夫争执时的动态、公孙大娘舞剑时的刚劲柔美融入到草书中,让他的字既有筋骨又有灵性。
他的苦练更是出了名的。传说他家里的墙壁、门板、甚至衣服上,到处都写满了字。他还常常在退朝后,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练字,一练就是一整天,饿了就随便吃点东西,渴了就喝点酒,完全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正是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让他的草书达到了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的境界。
唐代很多书法家都深受张旭影响,比如怀素就曾拜张旭为师,继承并发展了他的草书风格,两人并称 “颠张醉素”。颜真卿也多次向张旭请教笔法,他的楷书和行书里,都能看到张旭书法的影子。
4. 古今对话:张旭的 “醉态创作” 对现代的启示
如今提到张旭,很多人只记住了他醉酒写字的狂放,却忽略了他背后的努力和对艺术的敬畏。其实他的 “醉态创作”,对现代艺术创作和职场人都有不少启示。
对艺术家来说,张旭告诉我们,艺术需要真情实感的投入,也需要敢于突破常规的勇气。现在很多艺术创作流于表面,缺乏灵魂,就是因为创作者没有真正打开自己的内心,不敢跳出固有的框架。而张旭醉酒后释放自我,用独特的方式表达情感,正是艺术最本真的样子。
对普通人来说,张旭的 “苦练” 精神更值得学习。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成就,却看不到别人背后的付出。张旭能成为 “草圣”,不是因为他会用头发写字,也不是因为他酒量好,而是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练字。这种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态度,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能让人脱颖而出。
而且,张旭的故事还打破了一个误区:不是所有 “疯狂” 的举动都是无厘头的。他的脱帽、光脚、蘸发写字,都是为了更好地创作,是服务于艺术的,而不是为了博眼球。这也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
张旭的草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他醉酒创作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他用酒点燃灵感,用苦练夯实基础,用狂放表达自我,活出了一个艺术家最本真的样子。
你觉得张旭醉酒写字的行为是艺术的极致表现,还是过于癫狂?如果能穿越回唐代,你想不想亲眼看看他醉写草书的场景?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喜欢这篇文章的话,也别忘了分享给身边喜欢历史和书法的朋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