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50岁执笔,80岁成一代宗师,临摹他的画都能卖1391万!

4 已有 66 次阅读   2025-08-07 14:44
50岁执笔,80岁成一代宗师,临摹他的画都能卖1391万!
樱桃树下的妍妍 2025-08-07 09:16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中贸圣佳,古天一,大羿,明石,华辰,西泠印社,崇正,华艺国际,私下交易: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博物馆推荐)香港拍卖:(苏富比,佳士得,香港保利,香港嘉德)藏品征集,(上方图片)详情咨询 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犀角,象牙,青铜器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富!
在中国绘画史上,
元代画家黄公望以一部《富春山居图》
奠定了其 “元四家” 之首的地位,
他的山水画作将文人笔墨
与自然意趣完美融合,
影响了后世数百年的绘画发展脉络。
这位历经坎坷
却大器晚成的艺术宗师,
用笔墨书写了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传奇
......
黄公望生于 1269 年,卒于 1354 年,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因过继给浙江永嘉黄氏为子,改姓名为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他早年曾入仕为吏,后因牵连 “经理田粮” 案件被诬入狱。出狱后已近半百,遂断绝仕途之念,放浪江湖,寄情山水。晚年皈依全真教,往来于杭州、松江、富春山一带,潜心于山水画创作,最终在八十岁高龄达到艺术巅峰,真正诠释了 “大器晚成” 的真谛。
01 开创浅绛山水和水墨两大风格
黄公望五十岁始专攻绘画,师承赵孟頫,融通董源、巨然笔法,开创“浅绛山水”与水墨两种风格;浅绛山水以《天池石壁图》《丹崖玉树图》为代表,以赭石、花青淡染山体,形成“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温润效果,取代宋代青绿山水的浓艳。水墨如《九峰雪霁图》,纯用墨色勾染雪景,山体空勾无皴,意境清寒高旷。
其画论《写山水诀》提出的“山论三远”(平远、阔远、高远),以“阔远”替代宋代郭熙的“深远”,强调水域空灵之美,奠定了明清山水审美基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明代沈周在《仿黄公望山水卷》题跋中写道:"大痴画法,如老衲说法,平淡中自有禅机。"
王世贞赞其“无笔不灵,无笔不趣,于宋法之外又开生面”;清代王清参慨叹:“今日已无黄子久,谁人能画富春山?”其融诗书画一体、寄隐逸于山水的文人画理念,深刻塑造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基因。
清代"四王"中的王时敏更将黄公望奉为圭臬,其仿黄公望山水图(上海博物馆藏)在构图与用笔上皆可见黄氏遗风。
清 王时敏 仿黄公望山水图 43.4cm×95.3cm 1649 上海博物馆藏
清 王时敏 仿黄公望山水图 44.9cm×96.7cm 1648 上海博物馆藏
02 《富春山居图》:三十年的笔墨修行
《富春山居图》无疑是黄公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幅创作于1347至1350 年间的长卷,耗费了他七年心血。
画卷以富春江两岸景色为蓝本,纵33厘米,横636.9厘米,通过疏密有致的构图、变幻丰富的笔墨,描绘了初秋时节富春江的山光水色。
全卷布局开合有度,峰峦叠嶂间穿插村落、亭台、渔舟,笔墨浓淡干湿交相辉映,既有写实的真切,又有写意的空灵,被后世誉为 “画中之兰亭”。
不幸的是,这幅国宝级画作在清代顺治年间被火焚为两段,前段长51.4厘米,现存浙江省博物馆,称《剩山图》;后段 636.9厘米,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称《无用师卷》。
2011年嘉德秋拍,一件明 谢时臣《溪山雨意图》现身,估价38万至50万,因明为代摹本(与辽博藏本风格差异显著),最终流拍。
明 谢时臣 溪山雨意图
还有2022年的文津阁秋拍,元代黄潜所临《富春山居图》以1391.5万元成交。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