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原创 天安门主席画像王国栋:不计名利17套房产尽捐国家,自己住老破小

3 已有 35 次阅读   2025-07-30 12:53
原创 天安门主席画像王国栋:不计名利17套房产尽捐国家,自己住老破小
徐飞国 2025-07-29 14:16
2019年8月23日,北京第六医院传来了令人悲痛的消息:王国栋,这位原北京市美术公司画师,因病辞世,享年88岁。虽然许多人对王国栋的名字并不熟悉,但他的作品却深入人心,广为人知,特别是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第八版毛主席像,这幅作品无疑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创作之一。
在王国栋之前,毛主席的画像通常是由一组画家与助手共同完成的。但从王国栋开始,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就全程由他一人独立完成,这一创举也标志着王国栋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独特地位。正如国学漫画大师蔡志忠所言:“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并把它做到极致,便是人生的最大成功。”这一理念在王国栋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王国栋晚年常说:“我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这简单的几句话,却深刻表达了他对于艺术的全身心投入与执着。
如果你曾到北京旅游,天安门必定是你最重要的打卡点之一。而悬挂在天安门中央的毛主席像,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艺术故事。虽然许多人认为开国大典时所挂的毛主席像是第一版,事实上,这并非如此。第一个毛主席像是悬挂于1949年2月12日,那时北平刚刚和平解放。这一天恰逢农历正月十五,北平的20多万市民齐聚天安门,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入城市。为了纪念毛主席为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天安门城楼上第一次悬挂了毛主席的巨大画像。此时,朱德、聂荣臻、叶剑英等领导人的画像也一同被挂上天安门。
毛主席的第一版画像由著名画家董希文创作。当时,毛主席原本并没有打算悬挂自己的画像,这与他低调的个性十分相符。可在周恩来等人的劝说下,毛主席才勉强同意,最终选择了一张延安时期的照片,画中毛主席微笑着,给人一种亲切而和蔼的感觉。
而随后的几版毛主席画像,经历了多次调整和修改。第二版画像仍由董希文完成,主要是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周年之际进行创作。到了第三版,开始在开国大典上使用。此时,周令钊主笔的这版画作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毛主席自己认为“人民的胜利”这五个字显得多余,因此要求连夜修改。之后,毛主席的画像经历了第四版到第六版的不断完善。
进入到1959年,随着毛主席访问苏联,画面中的毛主席形象再次不太符合当时国际场合的需要。于是,王国栋和几位知名画家共同完成了第七版毛主席像的创作。第七版虽然较为接近最终效果,但也因某些细节上的瑕疵引发了争议。尤其是在毛主席的眼睛和耳朵的表现上,王国栋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批评。因此,当任务再次交到王国栋手上,绘制第八版毛主席像时,他极其谨慎,并多次调整细节,力求完美。
1967年,第八版毛主席像问世,并且成为毛主席最为满意的一版。从那时起,它便在国内外的各种场合被广泛使用,直到今天依然被沿用。这幅画作不仅是对毛主席形象的真实再现,也是王国栋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和细致投入的体现。为了绘制这幅画,王国栋反复研究毛主席的面部特征和气质,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毛主席目光中的坚定与温和。他的画笔几乎成了雕刻刀,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他对艺术的热情与敬意。
王国栋的这一生可谓是奉献与坚守的缩影。他的绘画技艺非凡,而他的生活更是充满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即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依然保持着朴素的作风,把自己所有的财富和时间都投入到国家的事业中。在他看来,艺术不仅仅是创作,更是对国家的责任与使命。
王国栋的艺术不仅仅局限于绘画,他对徒弟们的影响也深远而深刻。他总是教导徒弟们,要用心去创作,而不仅仅依赖照片。他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徒弟们,要脚踏实地,懂得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价值。王国栋不仅是一个艺术大师,更是一位人格高尚的师者,他的精神和品德为后人所传承。
2019年8月23日,王国栋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艺术成就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第八版毛主席像依旧高悬在天安门城楼,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王国栋用一生的努力,诠释了何为真正的艺术家,也向世人展示了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和对国家的深情热爱。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