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和皇家的关系,就像焦大和贾府之间的关系一样,都是在许多生死存亡的境地里救下了对方的命。刚开始,宁国公和荣国公都非常感激焦大的救命之恩,于是对他十分优待,给他重要的职务和很多恩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焦大因为过度自信,认为自己功劳大,就开始利用自己的恩情去威胁别人,还常常提起过去的事情。渐渐地,焦大不再受到贾府的重视,虽然想赶走他,但又不忍心,最终只能不理他,把他放在一边,仿佛他已经死去一样。
同样的,贾府和皇室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最初,皇室给予贾府高官厚禄,贾府在那个时代权势滔天,家族的荣光持续了近百年。然而,随着皇权更替,局势逐渐发生变化,贾府也开始成为皇室眼中要除掉的毒瘤。

对贾府的处理,单单处理焦大一个人并不难,毕竟他只是一个孤身无依的老人,没有太多牵连。而要彻底摧毁贾府,事情就复杂多了。史家、王家、贾家和薛家的四大家族相互联姻,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贾府还有与林家的亲戚关系,任何一步都可能引发更大的波动。因此,皇家想要解决贾府,需要付出更大的谋略和权谋。
贾府将元春送入宫中,表面上是为了家族的利益,但实际上,皇室同意让元春入宫,也是一种策略。元春被送进宫,不仅是为了壮大贾府,也是为了在宫中成为一个牵制贾府的棋子。

元春进宫多年,虽然一直不得宠,但她突然在青春已逝之际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并加封为贤德妃。贾府因此认为这是受到了皇帝的宠爱和恩赐,然而实际上,皇帝已决定对贾府动手,这只是一个信号,标志着对贾府的打击开始了。
元春被封为妃后,皇帝允许贾府为她建造别院,以便元春省亲。于是贾府大兴土木,建造了大观园来迎接她。然而,这一切的表面热闹与繁华,实际上是贾府的最后一段辉煌。圣上让元春省亲,表面上是给予恩宠,实则是想通过这一举措迷惑贾府,放松他们的警惕,同时耗尽他们的财力。如果元春发生什么不测,贾府的财力和权力将成为可以随时摧毁的对象。

元春的省亲之事,每次都安排在晚上,这就意味着她并不是真正受到宠爱,她的封妃和省亲,实际上都是皇帝用来迷惑贾府的手段。可惜贾府却依然被蒙在鼓里,继续沉浸在作为皇亲国戚的美梦中。
元春虽然在深宫多年,但她或许已经察觉到了皇帝的心机。然而,宫中无人能与外界沟通,她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一切,并通过一些细微的暗示提醒贾府。在大观园中看到的奢华让她心生警惕,她暗自提醒贾府,不要再这么奢侈,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

省亲时,贾府的家人团聚,然而,这种短暂的团圆只是暂时的,回程的时间到了。元春在离开时,再次表达了对家人的不舍,并且再三叮嘱,提醒贾府以后不要奢华浪费。她的每一句话都藏着深意,但她也清楚,自己无力改变这一切,最终只能默默忍受命运的安排。
随着大观园的建设,贾府的财力急剧下降,原本富甲一方的家族也变得捉襟见肘。而家族内部也并不安稳,弟子们不思进取,奢侈挥霍,外部又需要维系复杂的亲戚关系,这些都使得贾府的根基日渐虚弱。如果贾府一直这样下去,最终灭亡也只是迟早的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元春怀孕了。这一消息对贾府来说,表面看是个好消息,然而,元春的怀孕不仅未能挽救贾府的命运,反而加速了其败落。

元春怀孕本应是喜事,但实际上却是贾府的催命符。元春一直是皇帝用来牵制贾府的棋子,皇帝怎会允许她生下皇子?如果元春真的生下皇子,贾府便能重新得到依托,恢复部分权力,这与皇帝的计划完全冲突。因此,元春必须死,她的死亡并非意外,而是皇帝的安排。
元春的死因与秦可卿的死有相似之处,秦可卿表面上是因病死去,实则因怀孕而被迫死去。她的怀孕被掩盖,医生不能明言。而元春怀孕后,根本不可能顺利生下孩子。皇帝绝不会允许这一点,她的命运注定是死,而不是自然死亡。

元春的死是贾府灭亡的标志。她的死预示着贾府的终结,而贾府的最终覆灭,也正是皇帝为除去这股权势家族所做的计划的一部分。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