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子说书
《红楼梦》故事里,秦可卿的死,作者用了“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九个字,以至于几百年来,人人都在窃窃私语,暗自猜测“更衣”、“遗簪”的天香楼事。
其实,遗簪的谜底在《桃花扇》里,更衣事,骂死多少忠臣良将!
什么是遗簪呢?秦可卿遗簪的故事,其实就写在开篇的那句“金簪雪里埋”里,作者怕读者看不懂,特地写了坠儿偷金子的故事。且看平儿怎么说?

《红楼梦》故事里,明明是小丫头子坠儿偷了虾须镯,平儿为啥为奸贼遮掩,说是“虾须镯雪里埋,没看见”呢?当然是看在贾宝玉的情面上,你听她怎么说?
虾须镯并不是被雪掩埋了,而是被偷窃了。换言之,金簪也不是被雪掩埋了,而是被偷窃了。谁是偷窃者?谁是贾宝玉常骂的国贼禄鬼之流?就在他屋里,一个叫良儿,一个叫坠儿。
谁是良儿?当然是怡红院拉帮结派的花袭人了!晴雯被驱逐,花袭人自己供出来是“久已出了名的贤人,会买好名儿”。第二十一回的回目“贤袭人”也是明示“良儿”二字,加上王夫人的那番话,可不就是“良儿”两个字嘛?

谁是被偷的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通灵宝玉!也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玉玺!通灵宝玉本质上就是贾宝玉,贾宝玉本质上就是朱明玉玺,要不然怎么就是灿若明霞的绛红色呢?
好了,说完了良儿,再说坠儿。请问诸位看官,什么是坠儿呢?还能有啥?自然是扇坠儿了!袭人代表《桃花扇》,作者让晴雯撕袭人的扇子,不就是《桃花扇》结尾和尚怒骂侯方域这些东林党人和清流“日日争门户,今朝傍哪家”吗?不信?请听贾宝玉对着花袭人怒骂死谏之臣!
《红楼梦》故事里,死劝宝玉的袭人,就是死谏之臣,袭人说自己是“出于不得已”,贾宝玉当场揭穿,讽刺死谏之臣是“念两句书汙在心里,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拚死”,到了第一二零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作者更是借桃花庙的诗,毫不遮掩地把“不得已”三个字骂干净了!

你看,作者明明白白告诉你,骂义夫节妇,其实是在骂孽子孤臣。袭人是孤臣、贰臣、国贼禄鬼;薛家是孽子、窃国大盗。
作者就是在说,那把桃花扇就是文臣的遮羞布,桃花扇上的坠儿,就是国破家亡的千古罪人,是罪儿,不然贾宝玉天天骂国贼禄鬼之流是几个意思?骂忠臣良将又是几个意思?
《红楼梦》故事里,贾政让贾宝玉写《姽婳词》,一句“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骂死多少忠臣良将呀?

行文至此,难道大家还不明白“玉带林中挂”的更衣事到底在说什么吗?不就是崇祯披头散发解玉带,上吊自杀而死的情景吗?遗簪的这个簪,是崇祯头上的发簪,原文都说了薛宝钗是雪堆出来的白帝子白蛇,是那堆雪。
停机德,不为劝学,贾宝玉读书可不是中途而废,不读书是假,国破家亡,读书上进是贰臣。中途而废的是朱明江山,停的是华夏基业。

咏絮才,咏的是柳絮因风舞,灞桥柳别离,大雪纷纷飞,水国孽海覆情天,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满清的雪覆盖了朱明的发簪,玉带离身,更衣遗簪,何似舆图换稿事?昨夜朱楼梦,彻底淹没在文武官员献城之举中。袭人看不起晴雯,清流结党营私却更胜阉党,桃李满天下,那年水冷不得已,满朝文武,不如歌舞伎,我为四娘长太息,歌成馀意尚傍徨。天香楼,国色天香道谁人?上国风光天之香,偷香窃玉孽子东。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桃花扇》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