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萧军初到延安,听说毛主席求见,不耐烦地拒绝说:不见,我挺忙的

3 已有 31 次阅读   2025-09-30 19:51
原创 萧军初到延安,听说毛主席求见,不耐烦地拒绝说:不见,我挺忙的
研经讲史 2025-09-29 15:26
1938年3月的江南本该是草长莺飞的时节,但在延安陕甘宁招待所里,女作家丁玲却感受不到丝毫春意。窗外是广袤的黄土高原,零星点缀的绿意在风中摇曳,仿佛随时会被料峭的春寒吞噬。
这天下午,丁玲正伏案工作,笔尖流淌着对沦陷区同胞的牵挂。忽然,一阵陌生的脚步声打破了寂静。来人步履沉重,隔着门板都能感受到那股阳刚之气。当看清来者是萧军时,丁玲心头一紧——这位东北硬汉竟独自前来。
萧军风尘仆仆地坐下,接过热茶一饮而尽。他坦言原本要去五台山打游击,因道路封锁才转道延安。说起在临汾教书时目睹阎锡山消极抗日,这位热血作家仍难掩愤慨。当话题转到萧红时,萧军直言两人因抗日理念不合分道扬镳:萧红希望他用笔战斗,而他执意要上前线。
次日,毛主席得知萧军到访,特意派秘书邀约。谁料萧军以公务繁忙婉拒。丁玲劝道:不见泰山不知山高,建议他务必见见这位胸怀宽广的领袖。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天毛主席竟亲自登门。看着身穿旧军装的伟人站在门前,萧军顿觉自己的傲慢多么可笑。
这次会面彻底改变了萧军。毛主席谈起对鲁迅的敬仰,言语间流露的真挚让萧军如沐春风。此后两周,他驻足延安,目睹这片土地上蓬勃的生机。在陕北公学开学典礼上,露天宴席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迈场景,更让他感受到共产党人的赤诚。
萧军最终加入丁玲的西北战地服务团,用文艺为抗战发声。后来他辗转西安,与萧红彻底分手;在兰州与19岁的王德芬相恋,不顾年龄差距结为连理。1940年,他携家眷重返延安,一住就是五年。
在延安,萧军虽担任文抗主席,却因性格耿直屡生龃龉。当他决意离开时,毛主席两次长谈挽留,推心置腹地与他探讨文人修养。特别是1942年,在萧军建议下,延安文艺座谈会应运而生,成为影响深远的文艺界盛事。
多年后萧军回忆:毛主席礼贤下士,气度非凡。与他相比,我当年的傲慢实在幼稚。他将鲁迅视为精神导师,而把毛主席当作亦师亦友的兄长。这段始于拒绝、终于敬仰的交往,见证了一位热血文人思想的成熟,也彰显了领袖海纳百川的胸襟。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