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原创 古墓中发现了失传1800年的宝藏,央视跟踪报道,或将改变中国历史

3 已有 8 次阅读   16小时前
原创 古墓中发现了失传1800年的宝藏,央视跟踪报道,或将改变中国历史
剑宗臣 2025-10-31 16:30
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其中经历过许多学术繁荣的时期,虽然百家争鸣的思想曾经风靡一时,但儒家始终是最为人们推崇的学派。提到儒学,自然会想到孔子和他的经典著作《论语》。然而,你可能不知道,今天我们所见的《论语》并不是最初的版本,而是经过后世学者修订过的版本。不仅仅是《论语》,就连影响深远的《史记》也并非原本的样子。幸运的是,这些古籍有幸在一座古墓中重新现世。
这座古墓便是最近多次被央视报道的“海昏侯”墓。在这座墓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玉器、黄金、饰品等文物,但这些宝物并没有引起像《论语》和《史记》原版的发现那样的轰动。为何“海昏侯”墓如此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这里藏有失传了1800多年的中华宝藏,其中包括了《论语》原版和《史记》原版。 先简单介绍一下“海昏侯”——刘贺,他本是西汉的第九位皇帝,但由于仅在位27天,就被权臣霍光废除,之后被贬为海昏侯。因为后来的帝王对他不放心,特意没有为他立嗣,结果刘贺去世后,既没有后代继承他的封号,也没有继任者。
刘贺很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没有人能继承他的荣誉,于是他放任自己奢靡的生活,甚至将大量财富作为陪葬品埋入地下,这一埋就是1800多年。直到2011年,我国的考古人员才开始对“海昏侯”墓进行发掘,随着工作不断深入,除了大量金银玉器外,一批竹简也得以重见天日。这些竹简的发现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甚至可以说,这些竹简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在这些竹简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便是《论语》的原版。为了更好地理解,《论语》原本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它最初由《鲁语》、《古论》和《齐论》三个部分组成,但如今的《论语》已经是后人根据《鲁语》和《古论》整理出的版本,而《齐论》部分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失传。其中,《知道篇》和《问王篇》尤为重要。简单来说,今天的《论语》并不是一部完整的儒家经典,它缺失了许多经典的语录和历史事件。海昏侯墓中发现的《知道篇》原版,震动了整个中国学术界,这一发现被看作是儒学领域的重大事件。
除了《论语》之外,海昏侯墓还出土了《史记》的原版。《史记》这部巨作,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涵盖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的3000多年历史。如今的《史记》其实也并非完本,背后有许多复杂原因。一方面,司马迁在狱中创作《史记》,受到过当时统治者的压制,另一方面,经过多次历史变革和禁书事件,《史记》也遭遇过遗失和篡改。 汉朝的班固曾提到,《史记》缺少了十篇,而三国时期的张晏也指出了《史记》缺失的内容,包括《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等等。尽管这些说法被后世学者质疑,但《史记》的残缺是事实无疑的。考虑到《史记》成书于公元前59年,而海昏侯刘贺死于公元前90年,可以推测墓中发现的《史记》很有可能就是原版。如果这真是《史记》的最初版本,那它将填补中国历史中不少空白,甚至可能改变我们对现有历史的认知,这一发现对全球历史学术界的影响将不言而喻。 海昏侯墓不仅出土了《论语》和《史记》,还出土了《易经》、《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多部典籍。这些典籍都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每一册都堪称“国宝”。随着考古工作进一步进行和文献的复原与鉴定,未来这些宝贵的文献有望为我们提供更多历史和文化的线索,甚至可能改变我们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