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原创 8月23号处暑将至,老人说“处暑有三怕”,怕什么?早了解

1 已有 32 次阅读   2025-08-23 10:44
原创 8月23号处暑将至,老人说“处暑有三怕”,怕什么?早了解
文娱纪 2025-08-21 08:57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时光匆匆,8 月 23 日我们即将迎来处暑节气。处暑,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150 度。处暑节气的到来,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酷热与凉爽的转换之门,意味着酷热天气即将谢幕。尽管白天或许依旧残留着夏日的炽热,但早晚时分,那丝丝凉意已如灵动的精灵,悄然降临。
农谚“处暑萝卜白露菜”,宛如一首古老的农事歌谣,传唱着处暑时节的农事密码。萝卜喜欢凉爽的气候,其生长周期大概在 60 - 70 天。到了处暑,便是种植萝卜的黄金时期,待 10 月下旬,我们就能收获那一个个饱满多汁的萝卜啦。与此同时,众多喜凉的蔬菜也纷纷迎来了播种的好时机,像芹菜、茼蒿、胡萝卜、西兰花等,它们仿佛在等待处暑的召唤,迫不及待地要在土地里生根发芽。
民间有云“处暑不露头,割谷喂老牛”,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农谚,更是农民们经验的结晶。它提醒着我们,处暑时节谷子应该抽穗了,如果还没有抽穗,那收成可能就不太乐观了。所以,农民们在这个时候格外关注庄稼的生长情况,就像守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农作物。
老祖宗留下的“春捂秋冻”智慧,在处暑时节依然闪耀着光芒。处暑过后,天气逐渐转凉,但我们不必急于添衣,尤其是不要过早地裹上厚厚的棉衣。适当的凉爽刺激,如同一场身体的“军训”,能够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增强我们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就像给身体穿上了一层无形的“保暖衣”,让我们在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里更加从容。然而,“秋冻”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对于年老体弱的人来说,早晚尤其是夜晚,就像身处一个“清凉陷阱”,要特别注意防寒。穿衣应以自身感觉不寒冷为宜,睡觉时腹部盖上薄被,就像给脾胃盖上了一层温暖的“小毯子”,以防脾胃受凉。
今年的处暑可不一般,属于“早处暑”。每年处暑交节的公历时间大致固定在 8 月 22 日至 24 日,可农历时间却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受闰月的影响,变化颇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暑,七月中”,正常情况下,处暑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七月中旬。若处暑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七月上旬,那便是“早处暑”;若在七月下旬,就是“晚处暑”。今年处暑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七月初一,显然是“早处暑”。老话说“早处暑凉飕飕,晚处暑热死牛”,按照老祖宗的经验,今年秋天可能会提早变得凉快。
老人们常说“处暑有三怕”,这三怕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聊聊。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过后,“秋老虎”可能会突然来袭。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杀手”,带来持续的高温天气。此时,农作物正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高温会像一个无情的“掠夺者”,带走土壤中的水分,导致土壤干旱。农作物缺水,就像人失去了血液,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果实的饱满度和品质也会大打折扣。而且,高温还会让病虫害变得更加猖獗,它们就像一群贪婪的“强盗”,肆意啃食农作物,给农民的收成带来巨大的威胁。
处暑时节,有时会突然降下暴雨。暴雨就像一场失控的“洪水猛兽”,会冲毁农田里的庄稼。它会冲走肥沃的土壤,让农作物失去扎根的“家园”;还会使农田积水,就像给农作物泡了一场“冷水澡”,导致根系缺氧,进而腐烂。这样一来,农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严重阻碍,甚至可能颗粒无收。而且,暴雨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一步破坏农田和农业设施,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
寒露风就像一个不速之客,如果提前到来,会给农作物带来致命的打击。处暑之后,一些晚稻正处于孕穗、抽穗期,对温度非常敏感。寒露风带来的低温,就像一把“冷剑”,会使晚稻的花粉发育不良,影响授粉和结实。最终,导致晚稻的空壳率增加,产量大幅下降。农民们辛苦劳作了大半年,就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寒露风,可能会让希望化为泡影。
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处暑节气即将来临,“处暑有三怕”这句老话,就像一盏明灯,提醒着我们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守护住农民们的丰收希望。让我们期待着在这个处暑之后,田野里能迎来那一片金黄的丰收景象。
感谢阅读文娱纪,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期待与您在文化的世界里再次相遇💕。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