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画十大要点 書畫聯盟 2025-07-09 08:46 1、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以文载道的表现手段,并不仅仅是绘画技巧。这一点好多人或不知,或不会用,会用了又没有文化的关怀。文化的缺失是笔墨无法得以理解、无法得以传承的“硬伤”。 什么是笔墨呢?清人刘熙载有云:“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
-
梅墨生:山水画没有过时之说 格局心理 2025-07-05 22:00 山水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定区域内一个民族集体创造而形成的产物。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必然受到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在这种影响下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文化心理,生命态度,最终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理念。 这种理
-
《刘工醉评王阔海艺术》系列连载 首都画廊 2025-07-05 15:39 《刘工醉评王阔海艺术》系列连载① 在当今艺坛,王阔海先生堪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巨匠。 其诗、书、画三位一体,达到了少有人及的艺术高度,特别是在艺术家普遍缺少文化学养的当今,尤为可贵。他的艺术作品,典雅、高古、大气
-
山水画构图的一般规律,画山水的你不能不知! 评文论词 2025-06-27 13:30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
-
鉴赏|书画的乐趣 艺术点亮生活 2025-06-23 16:49 兴趣是书画收藏的原动力。在六千万收藏的大军中,除极少数的投资者,大多数的人玩收藏都是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使他们牺牲了休息时间,整天泡在书画藏市四处寻宝;兴趣使他们不辞辛苦,上山下乡到处去淘宝;兴趣使他们去省吃俭用,却为了自己的
-
解读有待深研的画学大家黄般若 | 文化学者罗韬开讲广州艺博院 金羊网 2025-06-22 22:10 夏至来临,暑气正炽,而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内一场艺术雅谈,如清风拂过,送来满室清凉润泽。 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罗韬作了题为“境界般若:一个保守主义者的复古与开新”的专题讲座,带领观众
-
刘经富:味在酸咸之外——陈三立书法风格探微 古籍 2025-06-23 00:02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雅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他是“清末四公子”之一,大诗人和古文家,在清末民初知名度极高。不过,近些年陈三立再次“声名鹊起”,却是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学术界兴起的“陈寅恪热
-
为何张仃善画雪,李可染善画雨 国际艺术大观 2019-03-15 10:21 可染画雨张仃画雪各尽其妙,张仃画雨可染画雪难掩其短。 以上对联,是笔者在思考张仃、李可染的异同时,自动冒出来的,虽不成体统,也暗含几分艺术哲理。 天籁流韵、水晶宫一般的“杏花春雨江南”“雨中漓江”“树杪百重泉”,已然成
-
沙孟海的书法审美真的不高吗?这件事或可证明,他被康有为误导了 书法网 2025-06-19 17:12 沙孟海是当代影响力和名气最大的书法家之一,很多人都把他的话当成“圭臬”,并认真临习他的作品。对于这样“德高望重”的大师,一般人“不敢”提出任何质疑,更不用说批评了。不过,书法界始终存在一个观点
-
什么样的国画可称佳作 悟空看非遗 2025-06-10 07:13 何海霞 幽居图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拿一幅画给一个画家看,答:好,不错;再把这幅画给另外一个画家看,说:一般,没什么技术含量。他们都是专业人士,且都不认识作者,看法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大约他们评判一幅画作优劣的标准不同。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