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周刚
在黄河之滨,有一座用石头写就历史的县城——吴堡。他枕山带河,以石头为骨,铸就其不朽的坚韧;以黄河为魂,俯听河声滔滔。如今“大河汤汤·黄河水彩画双年展”在此地举行,用水与色相互渗透的艺术,抒写中华民族母亲河自远古崩腾而来的雄浑,亦可捕捉在如今秋雨迷蒙中的氤氲之气,为这条承载文明的长河再作深情凝视和创新表达。本次展览作为一项根植于人民的水彩艺术盛会,以黄河和生活在黄河两岸的人民为主题,荟萃了全国许多优秀艺术家132幅精品力作,彰显艺术与土地的深刻联结。展览立足国家文化战略,以艺术之力赋能乡土振兴,为黄河沿岸的人文传承与一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黄河,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与精神传承,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既象征着时间的绵延,也隐喻着文化的延续。大河汤汤·黄河水彩画双年展在黄河曲流环抱的吴堡举行,既是对黄河文明的当代致敬,也是一次将地域文化置于全球视野中的艺术实践。吴堡,这座坐落于秦晋大峡谷西岸的千年石城,以其古朴厚重的人文底蕴与黄河奔腾的自然伟力,成为黄土高原上一处具有深厚历史记忆与文化张力的地理坐标。本次展览选址于此,意在强调艺术与土地、创作与人文之间的深刻联结。
我出生在陕西榆林,与吴堡同属一块黄土塬上,虽少年离乡,却始终未曾割断与这片土地的精神联系。数十载艺术生涯中,我始终怀揣一个愿景,将自己的艺术实践回馈于生我养我的黄河之滨。艺术不应仅是象牙塔中的凝思与遐想,更应成为推动文化振兴、参与社会建构的能动力量。本次双年展,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我们致力于使艺术走出院校,深入民间,让一线的劳动者,这些大地最真实的书写者,成为艺术的表现主体与享有者。他们不仅是创作的对象,更是艺术创作力量的源泉。我们倡导的“本土现实主义”,并非仅是风格选择,更是一种文化立场与伦理态度,艺术应扎根人民,落笔民生,书写时代,将艺术还归人民。
文化艺术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当代语境中,如何以艺术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展现地域风貌,成为每一位有担当的艺术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黄河和黄河塬上的儿女形象,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又焕发着新时代的生机。他们勤劳、坚韧、质朴、真诚,是黄土文化的人格化体现,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通过水彩这一媒介,我们试图捕捉的不仅是他们的形象特征,更是其精神世界的宽阔厚度与挚诚温度。水彩画的特征,流动、透明与柔韧,恰与黄河的气韵、黄土地的风土相互呼应,形成语言与精神之间的内在统一。
近十多年来,我每年大年初三皆赴陕北写生,足迹遍及榆林、神木、绥德、佳县、米脂等地。今年驻足吴堡,更被这片土地上的人与事深深打动。黄河和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吴堡人,以其鲜活的生命力与真挚的情感,成为本次参展艺术家们共同创作的主题。作品中有浩荡的黄河,苍茫的黄土塬,有曾是纤夫的老人和赶脚的后生,有丰收田里的婆姨和满面笑容的大娘,有劳作的农人、有守望未来的孩童……每一个身影皆透彻着生命的力量,镌刻着时间与劳动的痕迹。这一切充满希望和美好的生活,使我更坚信,艺术的生命力来自对现实的深刻观照与对人民的深沉情感。
大河汤汤·黄河水彩画双年展,旨在以水彩艺术为桥梁,连接本土与世界、传统与当代、个体与历史。不同于许多国际双年展对观念性与哲学性的偏重,本次展览更强调艺术的社会性与人文性,致力于让艺术回归生活、回馈人民。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世界看到一条生生不息的黄河,一群有血有肉的黄河儿女,一个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的吴堡。这既是一次艺术展览,也是一次文化行动,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以艺术赋能地域发展的具体实践。
水彩的语言,既可表现黄河的汹涌澎湃,亦可捕捉生活的细微涟漪;既可渲染黄土的苍茫厚重,亦可勾勒人情的温暖明亮。本届参展作品,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宏大描绘,还是对人物肖像的深入刻画,皆体现出艺术家对黄河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与真情表达。他们以笔为舟、真情似水,行至一条民族情感的深流。
大河汤汤,奔流不息,我们谨以此展,致敬黄河,致敬吴堡,致敬所有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默默坚守的人们。愿艺术之光,照亮更多人的生活,愿大河之水,滋养更多心灵的土地。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刚
展览讯息
展览名称:大河汤汤——黄河水彩画双年展
主办单位:中共吴堡县委员会 吴堡县人民政府 美术报
承办单位:中共吴堡县委宣传部 吴堡县文旅局 吴堡县岔上镇人民政府
展览时间:2025年10月18日——11月18日
展览地点: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石城博物馆
展览部分作品欣赏
黄铁山《韶山春雨》纸本水彩 76x56cm 2025年
王维新《巍巍太行铸英雄》纸本水彩 53×75cm 1999年
陆庆龙《宝应农田》纸本色粉 55x75cm 2023年
赵云龙《静物》 纸本水彩 76x54cm 2025年
陈坚 《风花雪夜》 纸本水彩76x57cm 2011年
周刚《大年初三》 纸本水彩 150×315cm 2025年
李晓林 《弹热瓦甫的库尔班-艾力》 纸本水彩 76x57cm 2022年
丁寺钟 《雨霁》 纸本水彩80x109cm 2025年
黄华兆 《丝路新韵》 纸本水彩78x108cm 2020年
史涛 《陕北姑娘》 纸本水彩 78x108cm 2009年
王绍波 《静物》 纸本水彩 109x78㎝ 2025年
陈朝生 《黄土人家系列》 纸本水彩162x158cm 2013-2024年
骆献跃 《仙居人家》 纸本水彩75x57cm 2023年
赵龙 《有黄色衬布的静物》 76x54cm 纸本水彩2025年
王辉宇 《麻黄梁系列之六》 纸本水彩 56×75cm 2024年
石增琇 《边陲集市》 纸本水彩 110x66cm 2021年
刘永健 《虎形山风雪》 纸本水彩 76x56cm 2024年
沈平《天山之歌》 纸本丙烯 30x20cmx4 2025年
高冬 《高原绿》 纸本水彩 56x76cm 2025年
董克诚 《静水流深》 纸本水彩 42x56cm 2017年
黄亚奇《克隆》佛手NO.15 纸本水彩 116x70cm 2022年
朱志刚 《黄河谣》 纸本水彩 53×76cm 2025年
吕智凯 《黄河纤夫》(下) 纸本水彩 19.6x27cm 2020年
平龙 《太行山色》 纸本水彩 38x56cm 2024年
长海 《巴图和他的马》 纸本水彩 70x100cm 2023年
方晓龙 《大地无声——极光》 纸本水彩 78×108cm 2025年
柳毅 《我的故乡》 纸本水彩 76x56cm 2025年
陈流 《川流不息之2》 纸本水彩 130×68cm 2024年
孟宪德 《亚布力写生》 纸本水彩 100x150cm 2025年
傅保中《云岭雪域》 水性综合材料 61×85cm 2020年
窦凤至 《海鸥》 纸本水彩 74×56cm 2025年
周崇涨 《垂钓者》 纸本水彩 83×110cm 2021年
龙虎 《日常随记》 纸本水彩 46×61cm 2025年
野雪 《黄河》 纸本水彩 105×128cm 2023-2024年
栗强 《吴堡吹号手》 纸本水彩 76×56cm 2025年
燕杰 《黄河民居》 纸本水彩 88×118cm 2025年
吴国祥《星火已然燎原·1984·杨家沟之晨》纸本水彩 115×150cm 2019年
李虹 《阳光的味道》 纸本水彩 110x155cm 2014年
栗珊 《守护者》 纸本水彩 104×76cm 2024年
刘建东 《印记——我家住在黄河边》 纸本水彩 110×72cm 2020年
马明松 《岔上的风景》 纸本水彩 45×70cm 2025年
张洪亮 《渔港的早晨》 纸本水彩 135x125cm 水彩画 2020年
杨毅柳《壶口瀑布》纸本水彩 70x90cm 2025年
张永 《厚土》 纸本水彩 75×99cm 2025年
王建 《金沙四重奏——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纸本水彩 110×120cm 2025年
孙海平 《俯瞰黄河岸》 纸本水彩 56×73cm 2025年
王俭《大河之子》水粉画95×66cm 2025
王平芳 《大美黄土地》 纸本水彩 57×75cm 2025年
田卫东《我的矿工兄弟》纸本水彩100x70cm 2023年
张宁 《崖岸洞窟》 纸本水彩56×76cm 2024年
张云霞 《圣地夜景》 78x108cm 水彩2024年
冯鸣 纸本水彩《文艺村长》128 x 116 cm 2025
王浩 《河出苍茫》 纸本水彩 51x74cm 2025年
毛公强 《岔上春早》 纸本水彩 56×76cm 2025年
张永龙《流金大地》水性综合材料 68×90cm 2025年
袁溶《黄河情长》107×76cm 纸本水彩2025年
闫新 《暖阳》纸本水彩 120×180cm 2024年
陈晨 《老院梨香》 纸本水彩150×105cm 2025年
李佳《长歌》纸本水彩 114x62cm 2025年
杨淞杰 《山海情》 80x109cm 纸本水彩2025年
丁毅《大河奔腾-黄河漂流》纸本水彩 98x131cm 2022年
韩胜男《锦绣和鸣》 36x56cm 纸本水彩 2023年
李欢欢《黄土地的呐喊》114x75.5cm 水彩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