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来分享一幅成亲王的行书杜甫诗秋兴八首,一幅碑拓作品,从风格上看,这幅字应该与赵孟頫28岁的《秋兴八首》有一定的关系,有可能是临写,也有可能是见到之后,兴致勃发,书写出了这幅作品。总之,作品非常漂亮,小编是很喜欢这种风格的。
成亲王,乾隆第十一子,嘉庆皇帝的异母兄长,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清四家”,当其他皇子还在为皇位明争暗斗时,永瑆却在书法的天地里默默耕耘,沉浸于笔墨纸砚之间,用一支毛笔书写着自己相对另类的精彩人生,在书法界成就了独属于他的那份荣耀。
先来看诗文的内容,诗文是杜甫的乱世悲歌《秋兴》八首,这八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当时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王朝千疮百孔,昔日的繁华盛世已如过眼云烟,留下的是满目疮痍和百姓的流离失所。55岁的杜甫,正寓居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耳聋体弱,贫病交加,身边知交零落,承受着生活困苦与精神孤独的双重折磨。
在一个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季节,杜甫站在夔州的土地上,望着滔滔江水和连绵群山,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组流传千古的《秋兴八首》。这八首诗,每一首都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对个人身世飘零的哀伤,将家国之痛、身世之感、漂泊之愁等诸多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沉郁顿挫,动人心弦。这八首诗举世闻名,小编就不再放原文了,想看原文的书友可以百度一下,非常容易找到。
再来看这幅字的书法特点。
先看线条,线条非常流畅,且刚劲有力,行笔一气呵成,线条流畅自然,转折不生硬,提按有分明,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浑然一体,和谐共生,共同组成了这幅优美的行书作品。
再看结构,这幅字结构严谨,疏密得当,稳固而又美观。字的各部分相互呼应,都处在正确的位置,使得整体重心平稳。同时,又通过笔画的长短、粗细、倾斜度等细微变化,使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形成一种自然的错落感。比如有的竖画随性的拉长,产生一种支撑感,有的没有突出笔画的地方,又显得整齐有致,多了一种灵动与个性,妙趣横生。
纪晓岚的弟子盛时彦在作品末尾的题跋中写道:“文氏(文徵明父子)停云馆尝模赵集贤(赵孟頫)书杜诗,为白雪斋帖,今观此本,实有过之,孰谓今人不如古人耶?”意思是文徵明父子的停云馆曾经模仿赵孟頫书写的杜甫诗,是白雪斋帖,现在看到这幅字,着实是超过了文氏的摹本,谁说今人不如古人?可以看到,成亲王的这幅字,在时人眼中是超越了古人的,也可以看出成亲王书法上的成就。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小编很努力,只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书法文化。也请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