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墨丹青,承古启今。9月17日,“创匠今安在,指墨传古今——高其佩和铁岭当代指画作品展”在沈阳故宫开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沈阳故宫博物院藏高其佩指画作品14件(套)、铁岭市博物馆藏当代指画艺术家作品20件,既是对清代指画大家高其佩艺术精神的回望与致敬,也生动展现了当代指画艺术的生机与活力,为观众搭建起一场跨越时空的指墨对话。

高其佩《松鹿图轴》
清代画坛,“指画”流派独树一帜——以手代笔,蘸墨作画,别有一番苍劲真趣。而高其佩,正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他曾供职于内廷,怀揣“恨不能自成一家”的艺术抱负,潜心钻研指画技艺,留下众多精品力作。其画风恣意洒脱、独辟蹊径,翰墨之外更见真趣,不仅将指画艺术推向新的高峰,作品中更暗藏着他对故乡铁岭的深切眷恋。

高其佩《雪景山水图轴》
步入展厅,“山川草木 指绘人间”单元带领观众走进高其佩的山水花木世界。这里展出的《雪景山水图轴》尤为夺目:画面中峰峦覆雪,岩壑幽寂,亭舍隐于山隅,石桥横卧溪涧,树木裹雪而立,左中一堂前有巨石嶙峋,翠竹苍松点缀其间,左上亭树交映、姿态萧疏。作品以指运墨,浓淡相宜,将冬日山水的静谧孤冷与清旷之境勾勒得淋漓尽致。

高其佩《栈道图轴》

高其佩《圆明园图轴》
此外,仿唐寅笔意的《栈道图轴》、描绘圆明园胜景的《圆明园图轴》,以及作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的《墨笔竹石花卉图册》也一同亮相。
高其佩的山水画,雄浑中透着灵秀,山川气象厚重,园林意趣清远,所绘花木竹石,呈现着四时生机。而其指下人物,更超越单纯的形似,寄寓着他的自我情怀与人格理想,升华为对人生、对万物的思考与认知。

高其佩《鱼虾水戏图轴》

高其佩《虎啸图轴》
转至“毛羽鳞介 翰墨生威”单元,高其佩的动物题材指画尽显精妙技艺。他画鱼虾,以指尖的灵动传递水中生灵的鲜活;画雄鹰,着重刻画炯然目光与振翅欲飞的气势;画走兽,则多融入吉祥福泽的美好寓意。其中,《虎啸图轴》堪称经典。画面中,山坡下的猛虎俯身蓄势,尾扬背弓,墨指勾勒的斑纹浑厚有力,虎目炯然有神,扑面而来的雄浑奔放之气,瞬间将山林肃杀的氛围拉满,尽显指画艺术的张力。

杨一墨《鉴宝图》

左群《喜柿图》

都立春《蝉噪鸟鸣》
指画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代代相传的坚守与创新。铁岭指画以指代笔、随心运墨,在延续传统水墨精神的同时,更寄托着辽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厚情感。此次展览中,当代指画艺术家的作品集体亮相,正是这一传承的生动见证。
展厅内,杨一墨、左群、都立春、董德敏等当代指画艺术家的作品陈列展出。这些作品既承袭了高其佩指画的笔墨意趣,又融入当代审美与生活感悟,或绘山川新貌,或写草木情致,或抒人文情怀,以多样的题材与风格,展现出当代铁岭指画艺术群体的创作实力,也让观众看到指画艺术在新时代的全新活力。
此次沈阳故宫的“高其佩和铁岭当代指画作品展”,不只是一次文物与新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跨越数百年的艺术对话。从高其佩指尖的清代风韵,到当代指画艺术家画作展现的时代气息,指墨之间,既串联起指画艺术的传承脉络,更映照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走进沈阳故宫,在指痕与墨色的交融中,读懂一场“指墨传古今”的艺术接力,感受一份执着于指尖的深情与匠心。
终审:熊飞
审核:李向华
统筹:彭彬
编辑:张雷
来源:光明日报(刊载此文重在交流与分享,若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