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上博东馆第二轮书画高清全纪录:海上书画馆(清代以来)

6 已有 418 次阅读   2025-07-23 16:47
上博东馆第二轮书画高清全纪录:海上书画馆(清代以来) 

海上书画馆主要展示和上海书画发展有关的各家作品,本馆分3个主题陈列,为方便起见,这里按照年代分享作品。

上海博物馆书画展

关于中国书画发展史,我在上博东馆第一轮书画的分享中已有简介(感兴趣的可以查看上方合集),第二轮书画分享,将以图片和官方展板介绍内容为主。

清,沈荃,楷书陆树声燕居课轴。

沈荃(1624-1684),字贞蕤,号绎堂,青浦人,书家沈粲之后。顺治九年探花,以善书入直南书房,官至礼部右侍郎,书风出入董其昌、米芾之间。作为康熙帝师,其对董书之推崇为宫廷所倡,深刻影响了清代书风。陆树声(1509-1605),华亭(今属上海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系董其昌座师。

清,王鸿绪,行书七言联。

王鸿绪(1645-1723),字季友,号俨斋,华亭县张堰镇(今属上海金山)人。官至户部尚书,任《明史》总裁官,又参与编修《佩文韵府》。书学董其昌、米芾,为清初收藏大家。家筑横云山庄,旧藏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卷、赵孟頫《行书止斋记》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董其昌《烟江叠嶂图》卷等名迹。

清,王原祁,题画手稿之为丹思代作仿大痴秋山设色页。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太仓人,“清初四王”之一。稿中“丹思”,即王敬铭,康熙四十六年南巡期间,进诗画称旨,入直畅春园。与金永熙、曹培源、李为宪并称王原祁四大弟子,其中王敬铭以王原祁主要代笔人著称。

清,王敬铭,山水图扇页。

王敬铭(1668-1721),字丹思,号未富,别号味闲,嘉定人。康熙五十二年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为王原祁入室弟子及主要代笔者,遍临宋元名家,人称“画状元”,系清前中期“四王画派”代表。此图能传王原祁家法,清腴闲远,书卷气溢于纸墨。

清,虚谷,无量寿佛图轴。

虚谷(1824-1896),俗姓朱,名怀仁,安徽歙县人,往来扬州、上海、苏州一带,以卖画为生。擅绘花鸟,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与任颐、吴昌硕、赵之谦并称“海上四家”。图为忘年交高邕所作,是其少见的佛像画,造型朴拙雄伟,设色明亮古艳。高邕(1850-1921),曾任“豫园书画善会”会长。

清,赵之谦,昆玉金桂书画成扇。

赵之谦(1829-1884),字沩叔,号悲庵等,会稽(今属浙江绍兴)人。学养深厚,重视功名,书、画、印皆精擅,以金石气入书画,被认为“开前海派之先河”。此扇为应请之作,图以小写意绘绚烂金桂,又以墨笔工致写石,对比鲜明。用“桂枝昆玉”典,誉友人才华过人,祝福其科考高中。自书七言诗,咏京城春景,以合春闱主题。行书以碑融帖,遒美隽逸。

清,胡锡珪、任预、金湅,冷香馆图卷。

胡锡珪(1839-1883),字三桥;金湅(1841-1909),字心兰,号冷香;任预(1853-1901),字立凡,“海上四任”之一。图绘金氏苏州书斋冷香馆,初为胡、任二人合作,待二十余年后(1908)金氏再加点缀以成全图,并请吴昌硕题记。四人尝于吴门切磋画艺,交谊深厚,亦为过云楼主顾文彬父子怡园雅集中人。

清,倪田,吴俊卿六十六岁肖像轴。

吴昌硕(1844-1927),是近代领衔海上艺坛之耆宿,名俊卿,字昌硕,号缶庐,安吉人。图中吴昌硕颐颊丰皙,衫袍颀长,立于林木前,丰姿隽爽,温文尔雅。补景者为海派名家倪田(1855-1919),字墨畊,江都人,早从王素学画,后师任颐,于人物、花鸟、山水皆工。

现代,黄宾虹,山水图册。

黄宾虹(1865-1955),字朴存,号宾虹。安徽歙县人,寓沪二十八年,曾任教于上海美专等校。此册系黄宾虹为赠弟子朱砚因而作,多写黄山景,间题画论,含课徒画稿之意,作于其晚年,“白宾虹““黑宾虹”兼备,面貌丰富。朱氏名端,字砚因,号幽芳女史,上海人,山水得其师神韵,为上海中国女子书画会成员。

现代,梁启超、胡适,信札散页。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广东新会人,政治家和思想家。此系其致时在上海的长女梁思顺的便函。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文学家和哲学家。此系其致沪江大学教授谢颂羔函件。

现代,桥本关雪,无量寿佛图轴。

桥本关雪(1884-1945),生于日本神户,“关东画派”领袖。其受家庭熏陶,仰慕中华风物,一生到访中国数十次,与钱瘦铁、王一亭、吴昌硕等书画家交谊深厚。此佛像笔墨精简率意,逸气纷纭,亦可见王一亭等海派画家影响。

现代,颜文樑,黄浦江夜航,木板油画。

颜文樑(1893-1988),江苏苏州人。早年在上海学油画,后留学法国,是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创办人之一和校长。此图在写实基础上加入印象派光影表现技法,描绘了鳞云皓月的黄浦江夜色。该作为油画,但仍以中国画方式落款并钤印。

这幅画第一轮也在,似乎海上书画馆唯一没有被替换的作品。

现代,徐悲鸿,康有为夫人像,水彩。

徐悲鸿(1895-1953),原名寿康,更名悲鸿,江苏宜兴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留法前于上海拜康有为为师。此图是康氏请徐悲鸿,根据三夫人何旃理照片而作的肖像,以表思念。虽为徐氏早期作品,也已显露出中西合璧之特点。

现代,张大千,曾熙、李瑞清像轴。

张大千(1899-1983),名爰,号大千,以号行,室名大风堂等,四川内江人。先后于上海拜曾熙、李瑞清为师习书画。两先生逝后,为其作像以表崇仰怀念之情。图参以西画写真之法描摹面容,用传统线描勾勒衣衫,将两人置于泉石林壑中,以喻先生人品高洁。

现代,林风眠,林塘。

林风眠(1900-1991),广东梅县人。为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首任院长,1951至1977年居上海南昌路,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一生致力于“中西调和”的艺术实践,在水墨中加入水粉、水彩等材料。居沪后多在江南写生,创作了一批以色彩和光影表现传统山水诗意精神的风景画,此为其中佳构。

现代,周碧初,英雄山,木板油画。

周碧初(1903-1995),福建平和人。中国油画先驱者之一,二十年代留法,师从著名印象派画家欧内斯特·洛朗,与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樑等同窗。归国后执教上海美专等校,后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画师。图绘其故乡的英雄山,在印象派的色彩和笔触中融入了中国绘画的神韵,深沉蕴藉。

现代,黄幻吾,井冈山图轴。

黄幻吾(1906-1985),广东新会人,寓沪四十余年。他继承了“岭南画派”色彩明丽的传统及撞粉、撞色、撞水等技法,又将中国画与西洋画融于一炉,艺术风貌独特。图中井冈山山峦起伏,浑厚多姿,映着火红的朝霞,熠熠生辉。

现代,陆俨少,勇立潮头图轴。

陆俨少(1909-1993),原名同祖,字宛若,嘉定南翔人。少时入无锡美专习中国画,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协理事等职。陆氏曾作多幅“峡江险水图”,创“陆氏云水法”,此为其中佳作。

现代,孙雪泥,淀湖千舟图轴。

孙雪泥(1889-1965),名鸿,字翠章号枕流,松江人。画家、美术师、出版家,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协理事等。图作于1958年与朱复戡同游淀山湖时,描绘了渔民捞铁支援炼钢的劳动场景,反映了时代新貌。

现代,杨可扬,版画上海鲁迅纪念馆一角,套色木刻。

杨可扬(1914-2010),浙江遂昌人,青年时期来沪。三十年代初,鲁迅在上海倡导并发起了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杨氏深受熏陶,成为杰出代表。此图表现了和煦阳光下的上海鲁迅纪念馆一角。画面巧用“留黑”对比鲜明,色调协调,显得深沉肃穆。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