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开幕式的部分领导嘉宾合影
7月18日上午,由许鸿学任总策划,梁江任学术主持,邱健彬任策展人的“文以载道——第三届当代全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隆重开幕,来自河南、杭州、广州、深圳、江门、汕头、佛山等地的艺术家共15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美术部罗丹主持。
此次展览汇聚了王涛、蔡超、马文西、梁如洁、李小如、林容生、张谷旻、卢中见、王志敏、张建京、胡进曦、金心明等12位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以“文以载道,赓续传统艺术文脉”为核心,聚焦诗、书、画、印的多元创作,旨在诠释艺术真谛,彰显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时代气象。
开幕式现场
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原副主任(副馆长)、一级巡视员陈小敏,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梁江,佛山市政协秘书长吴小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张谷旻,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夏向昭,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罗奇,佛山市文联党组书记张红兵,河南省美协副主席、洛阳美术馆馆长张建京,广东美术馆副馆长胡锐韬,佛山市政府办公室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赵克贵,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常务副馆长许鸿学,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倪宽,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马文西,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梁如洁,非遗岭南书法艺术佛山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李小如,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助理馆长王坚,佛山市艺术创作院院长夏金旺,江门市美术馆馆长王畅怀,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团成员、佛山市书协主席王志敏,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马顺先,广东画院专职画家陈映欣,佛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永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监事、汕头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卢中见,中国艺术研究院写意画家名家工作室导师颜桢展,广州市增城区美协副主席李春艺,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高静,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副馆长黄锡荣、邱健彬,佛山市文化馆副馆长苏隽,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副馆长莫彦,佛山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梁根祥,民盟中央美术院佛山分院院长卢卫,佛山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佛山市书市法家协会副主席梁建华,佛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薛芝恋,佛山市书协副主席郭亚明,佛山市青年书协主席 郭文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冼有成,民盟中央美术院佛山分院副院长朱广贺,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创作部主任邱大尉、专业画家孙文科,佛山市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吴楚凡,佛山市美协设计艺委会主任梁小坚,佛山文祥艺术馆馆长丁文祥,佛山市中国画学会秘书长钟戈,艺术家、收藏家侯少群、温凉,以及来自美术界、新闻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朋友们。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常务副馆长许鸿学,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倪宽,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罗奇,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张谷旻,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梁江先后致辞。
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常务副馆长许鸿学致辞
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常务副馆长许鸿学致辞时表示,文以载道——第三届当代全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的如期举行,离不开众多专家的支持。该展览从第一届开始就立足文人的综合素质,围绕诗、书、画、印等方面展开,通过三届的选拔和推选,汇聚了全国各地一大批书画艺术领域的高端精英人才。此次第三届展览呈现的12位名家的精品力作,完美体现了展览的内涵。他从大、小两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大的方面,要坚持“文以载道”,文化与艺术相通,书画艺术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应与国家大政方针相融合,遵循文化艺术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为时代和历史讴歌,守住底线,把握时代脉搏;小的方面,艺术家应具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素质,他还举例赞扬了部分艺术家在这方面的表现。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倪宽致辞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倪宽致辞时表示,此次来参加展览主要是为了学习,多年前就知晓除了本次展览中的两三位年轻艺术家外,其他参展艺术家当时已颇有名气,只是一直没机会见到。他讲述了与卢中见老师、马文西老师、梁如洁老师等艺术家的缘分,表达了对他们作品的认可和赞赏,同时祝愿展览取得成功。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罗奇致辞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罗奇在致辞中代表广东省美协、广州艺术博物院和广州美术馆祝展览成功。他认为本次展览非常出色,“文以载道”中的“道”虽难以说清,但拥有一颗“问道之心”至关重要。在当下艺术评判标准和话语权多元化的时代,该展览坚守“文以载道”的初心和中国传统文化根脉,要求诗、书、画、印四样皆备,这种坚守实属不易。这在过去是简单的要求,如今却成为美术馆展览的高标准,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也让我们反思正在缺失或丢掉的东西。罗奇指出,当前艺术界存在“多快好省”的不良现象,即画得多、快、好看,却省材料和时间,这让很多人走向成功,但也带来了问题。他呼吁在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要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感受时光的细微之处,而美术馆也应引导老百姓在生活之外,关注内心真正的需求,既要服务于高速变化的时代,也要保留一份安静的天地,去感受艺术的快乐。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张谷旻致辞
参展艺术家代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张谷旻致辞时盛赞在佛山举办“文以载道”展览的学术价值与不易。他指出,坚守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文人画传统曾统领中国画坛近800年,但20世纪以来受西方美术教育冲击,这条重要文脉在当代画坛呈现“断层式衰落”,其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在国家级、省级美术馆都难以持续承担此类项目的情况下,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坚持举办三届,倡导并践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审美与学术倾向,实属难能可贵。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梁江致辞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梁江致辞时表示,此次展览具有全国影响力,筹备精良,主办方付出了诸多努力。广东有两个最具学术含量的展览,一个是广州画院的“先生之风”,另一个就是佛山此次举办的已到第三届的这个展览,这体现了佛山的城市性格、气度和胸怀。佛山作为千年古城和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重要重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它是康有为的故乡,中国近代美术从佛山起步一点也不为过,而且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也是由广东人创办的。作为新一线大都市,佛山有自己的文化品格和胸怀,此次展览就体现了其文化担当。梁江还探讨了“文以载道”的内涵,认为“道”包含多个方面,新的传统只要有用也可为我们所用。他提到中国传统学问主要包括“知”和“行”,但自引进西方知识分类学后,“行”的学问因无法量化而逐渐丢失,这是一大损失。他认为艺术家应从职业操守出发,追求作品的质量而非仅仅满足于“能做”。梁江希望该展览能继续办下去,提升水准,甚至走向广州、北京等更广阔的平台,还建议申报文旅部优秀展览的评奖,相信其符合全国要求。
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副馆长邱健彬(左)代表艺术馆接受张建京(右)捐赠的国画作品并向其颁发捐赠证书
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副馆长邱健彬(左)代表艺术馆接受卢中见(右)捐赠的国画作品并向其颁发捐赠证书
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副馆长邱健彬(左)代表艺术馆接受本届展览联合策展人高静(右)代表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王涛捐赠作品并向其颁发捐赠证书
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本次展览策展人邱健彬在展览前言中写道:这些艺术家的参展作品风格各异、耐人寻味,王涛先生豪放、蔡超先生劲健、马文西先生简逸、梁如洁先生奇拙、李小如先生厚朴、林容生先生典雅、张谷旻先生高古、卢中见先生疏野、王志敏先生雄浑、张建京先生洗炼、胡进曦先生清秀、金心明先生冲淡,各得其妙,美美与共。
主要领导嘉宾启动开幕式水晶球
“文以载道,行稳致远。”此次展览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书画印艺术综合修养的深度探寻。相信通过欣赏这些参展作品,观众能充分感受到每位艺术家的综合修养和艺术魅力,进一步领略中国传统诗、书、画、印艺术的博大精深。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9日,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前往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参观展览,共赴“文以载道”艺术之约。
展览现场
020艺术观察
,赞
35
020艺术观察
,赞
27
参展艺术家简介和部分作品欣赏
王涛,原名王守信,别号寄醉园主 、问溪亭茶客、留馀堂主。196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班。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1985年后出任安徽省书画院院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原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专家。
王涛《春牛图》(中国画)
王涛《陈继儒小窗幽记句》(书法)
蔡超,1944年生,上海嘉定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兼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曾任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西画院院长、南昌画院院长、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原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创作中心主任、省内外多所画院名誉院长,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评委及每年全国多项美展评委。出版有《蔡超现代水墨画集》《百杰画家·蔡超》《中国现代美术史·蔡超》《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专集·蔡超》《蔡超作品文献集》等著作三十余种。
蔡超《钟馗神威图》(中国画)
蔡超《古墨新泉联》(书法)
马文西,1953年生于广东海丰,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院国画系,1991年毕业于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大学院,获艺术学硕士学位,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学院书法、中国画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广东黄金时代展奖。阿尔及尔世界文化大会艺术团体金牌奖。第六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广东省美展优秀奖。日本全国留学生秀作展奖励奖。广东第一届美术大展铜奖。全国速写展优秀奖。
马文西《远眺天一湖》(中国画)
马文西《行草自作诗四札》(书法)
梁如洁,1975年广州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1981年广州美院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岭南画派纪念馆学术咨询委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广东省政府文史馆员、广东省文史馆书画院副院长。2013年在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举办“大道自然·梁如洁中国画展”。出版大红袍《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梁如洁》《梁如洁水墨肖像画集》《梁如洁花鸟画集》《梁如洁书法作品集》等。
梁如洁《暖阳》(中国画)
梁如洁《韩愈倚兰操》(书法)
李小如,1955年出生于广东佛山,祖籍广东省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书法艺术佛山代表性传承人,现为中央文史馆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楷书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佛山书法院院长。
李小如《白玉无暇》(中国画)
李小如《抱琴枕石联》(书法)
林容生,1958年7月生,福建福州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曾任福建省画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林容生《荡漾的水面》(中国画)
林容生《卧云堂印稿》(篆刻)
张谷旻,1961年生,杭州人。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7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曾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教育部博士学位中心评审专家,黄宾虹研究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19年获中国美术学院最高荣誉“哲匠奖”。作品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并多次获奖,主持国家和省级课题四项。
张谷旻《武当金水桥》(中国画)
张谷旻《含蓄》(书法)
卢中见,洛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监事,广州画院外聘画家,汕头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汕头中国画院原副院长,汕头市优秀拔尖人才,《侨乡》杂志主编。作品曾获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金奖,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
卢中见《混沌里五味杂陈透露出光明》(中国画)
卢中见《朱子语》(书法)
王志敏,号:芥山,别署:数芥廔。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书协第六届主席团成员、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荣誉主席、广东南方印社副社长、佛山市文联兼职副主席、佛山市书法家协主席、佛山印社社长。曾获: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2024年佛山市“银发首席专家”称号。作品及专业文章曾在多个国内国际重要展览、刊物上入展、获奖、发表。著有《金文书法摭谭》《王志敏书法作品集》《芥山画集》《数芥廔印存》等多种。
王志敏《山水小品》(中国画)
王志敏《自作诗早春》(书法)
张建京,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洛阳美术馆(洛阳画院)负责人,洛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硕士。
张建京《向云端》(中国画)
张建京《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书法)
胡进曦,字东升、祖籍福建莆田、现居杭州,西泠书画院专职画师、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外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胡进曦《桃溪秋色》(中国画)
胡进曦《石涛句》(书法)
金心明,1970年生,浙江义乌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研究会副主席。西湖画会艺术总监。寒之友社艺术总监。现居杭州。
金心明《梅兰竹菊》(中国画)
金心明《张可久句》(书法)
主办单位: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
展览时间:2025年7月11日-8月19日
展览地点: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
参展作者(按年龄排序):王 涛、蔡 超、马文西、梁如洁、李小如、林容生、张谷旻、卢中见、王志敏、张建京、胡进曦、金心明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