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个镜头特戳人:香菱蹲在沁芳桥边的石头上,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诗稿,秋风把落叶吹到她肩上,她却浑然不觉,嘴里念念有词,突然一拍大腿笑出声——“原来‘大漠孤烟直’的‘直’字,这么有劲儿!”

这个连本名“甄英莲”都快被人忘了的姑娘,被拐后成了薛蟠的妾,在等级森严的大观园里,敢追着姑娘们问诗就够大胆了。可让人纳闷的是,她身边就有才学出众的薛宝钗,却非要绕远找林黛玉拜师。

其实宝钗不是不教,一开始还挺热心。香菱刚进大观园,宝钗就笑着说“你别急,先给园里长辈问个好,安稳住下再说”,这话听着周到,却像给刚冒头的火苗泼了点凉水。后来香菱怯生生问宝钗“啥是韵脚”,宝钗正忙着手里的活,头都没抬就说“这有啥难的?先把《千家诗》背熟,再学对对子,日子长了自然会”。那感觉,就像咱们小时候问老师“为啥天是蓝的”,只得到“课本上就这么写”的答案,香菱眼里那点期待的光,一下就暗了。

宝钗教诗总带着“实用主义”,觉得“能过日子的才重要”。她自己就是这样,明明通读诗书,却从不说自己是“才女”,写诗多是应付场面,连元春省亲作诗,都不忘加几句“谢皇恩”的话。在她看来,香菱一个妾室,学好针线、讨长辈欢心才是正途,学诗纯属“不务正业”。后来香菱把写好的诗拿给宝钗看,宝钗正忙着给邢夫人备寿礼,扫了两眼就说“意思还行,就是字眼太俗,你一个女孩儿家,弄这些酸文假醋干啥?不如帮我理理丝线”,说着就把一筐彩线推过去。香菱捧着诗稿退出去时,走廊里的光刚好暗下来,就像她一点点冷下去的心。

再看林黛玉教诗,那简直是另一个画风。香菱第一次找上门,黛玉正歪在榻上咳嗽,一听要学诗,“腾”地坐起来,眼里的病气都散了:“要学就拜我为师!我虽不算精通,教你绰绰有余!”这话直爽,却比宝钗的“周到”暖多了。黛玉懂香菱眼里的光——那不是想靠写诗攀高枝,而是灵魂被文字戳中时的震颤,就像咱们年少时突然读懂一句诗,明明和自己的日子没关系,却偏偏鼻子一酸。黛玉懂这种“没用却珍贵”的感觉。

黛玉教诗从不讲拗口的平仄格律,而是把陶渊明、李白、杜甫的诗摊开,问香菱:“你看‘采菊东篱下’,是不是像看见他站在菊花里笑?”香菱点头,她又翻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这股子豪气,比咱们园子里的瀑布还畅快吧?”香菱没说话,手指却在诗卷上轻轻点着,嘴角慢慢翘起来。黛玉的教法根本没“规矩”:先让香菱读王维的五言律,说“体会那空落落的味儿”;过两天扔给她杜甫的七言律,说“学他抠字眼的功夫”;等香菱读得入迷,又突然说“别学这些老古董,学李白,要的就是那股疯劲儿!”

这种不管不顾的教法,刚好挠中了香菱的痒处。她本就不是按常理活的人,被拐子折腾那么多年,骨子里的灵气只剩点火星,黛玉的“疯魔论”,正好把这点火星吹成了火苗。香菱熬夜写诗,写废一张又一张,黛玉就坐在旁边陪着,不催也不指点,就拿个小炭炉烤栗子,时不时递一个给她。天快亮时,香菱写出“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黛玉拍手笑:“这就对了!写诗哪有啥规矩,不过是把心里的话说给月亮听罢了!”那一刻窗外的月亮正往下沉,朝霞染红了半边天,像极了香菱被诗歌重新点亮的日子。

其实香菱一开始也犹豫过,觉得宝钗更稳妥——毕竟是自家亲戚,还出了名的“贤惠”。可跟着宝钗学了三天就发现不对劲:宝钗总说“这个不合规矩”“那个登不上台面”,好像诗歌是件得小心捧着的瓷器,碰不得、摔不得。反观黛玉,教诗从不说“应该怎样”,只说“我觉得怎样”:她会吐槽陆游的诗“太俗,像老太太念佛”,也会夸香菱的拙作“有孩子气,比老学究强”。这种平等的姿态,是香菱在薛府从没感受过的——在薛蟠眼里她是玩物,在薛姨妈眼里她是工具,只有在黛玉这儿,她是个能正经聊诗的“人”。

有次元妃赏了新茶,宝钗召集众人品茶,特意让香菱伺候笔墨。香菱趁机问诗里的典故,宝钗皱眉:“当着这么多人问这个,不怕人笑话?”话音刚落,黛玉从廊下走进来,手里还捏着半支梅花:“笑话啥?当年谢道韫咏雪,难道还看别人脸色?”说着就拉香菱坐在自己身边,“我给你讲‘柳絮才’的典故,比品茶有意思多了。”

这让我想起上学时的事儿:数学老师总说“这道题必须用辅助线”,而语文老师却说“你咋理解都行,能说通就好”。现在才明白,我们怀念后者,不是因为她教得多好,而是她让我们觉得“自己的想法值钱”。就像香菱,她学诗不是想当诗人,只是想被人看见——看见她“甄英莲”的本真,看见她被苦日子埋起来的灵魂。
《红楼梦》结尾,香菱被薛蟠扶着走在雪地里,肚子已经很大了,脸上却没了学诗时的光彩。路过沁芳闸时,她下意识停了停,望着当年蹲过的石头,眼里闪过一丝恍惚,这时画外音响起她当年的话:“我也学诗,是不是就能像林姑娘那样,活得像自己?”
每次看到这儿都忍不住想:如果香菱能一直跟着黛玉学诗,会不会不一样?但转念又懂了,《红楼梦》的好,就在于它从不给童话式的答案,却总能让我们在碎掉的美好里,找到对抗日子的勇气。香菱虽然最后没成诗人,但她蹲在桥头学诗的样子,早成了大观园里最亮的光。

其实香菱选黛玉不选宝钗,哪里是选老师啊?分明是在选活法——是选被规矩框住的安稳,还是选被热爱点燃的自由。而咱们每个人,不都在人生的某个路口,遇见过和香菱一样的选择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