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与百万观众共赴 “家门口” 的艺术约会,“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813场演出圆满收

3 已有 7 次阅读   14小时前
与百万观众共赴 “家门口” 的艺术约会,“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813场演出圆满收官 

“一场演出,竟能看到六位梅花奖得主,太过瘾了!”当孔爱萍、李政成、李晓旭、陈澄、李奕洁、王建伟(小王彬彬)等6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齐齐登台,掌声如潮涌起,将常熟声谷大剧院的气氛推向高潮。

11月22日晚,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常熟市专场)在常熟声谷大剧院举行,为贯穿全年的“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巡演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句点。自今年2月以来,活动在省内巡演813场,实现全省95个县(市、区)和718个乡镇全覆盖,将一场场优质演出“打包”送至百姓家门口,覆盖线上线下观众超百万人次,在江苏大地上深情书写着“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动人篇章。

精准抵达:从“单向输送”到“双向奔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何为优质?如何送达?在这道现实考题之下,江苏文化工作者以一场贯穿全年的巡演,展开了富有温度的实践。

深入了解基层需求,是推动优质文化直达基层的前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前期面向全省征集名家名段、省级及以上舞台艺术和群众文艺获奖作品、优秀新创节目、优秀经典作品和新人新作等,建立起一个涵盖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木偶、杂技等众多艺术门类的“文化资源库”。在95场县区巡演中,国家文华奖、群星奖和省文华奖、五星工程奖、文艺大奖等获奖作品片段轮番登场,精彩纷呈。

每一场演出都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特色“量身定制”节目单,真正做到了“一地一味”。宿迁市沭阳县的村民提出要听苏北琴书、淮海戏,节目就根据“点单需求”进行调整;一些地方的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演出则加入了传统戏曲、木偶表演等节目……

江苏省淮剧团副团长的工作手册上,记录着各地观众的偏好。“全省观众的年龄和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这要求我们在节目编排上要充分考虑多样性,精心挑选符合各地观众口味的文化大餐。”

精准,同样体现在舞台选址上。巡演从不拘泥于专业剧场,而是“群众在哪,舞台就搭到哪”。在南京高淳,舞台就借着一方古色古香的戏楼,搭在了人头攒动的高淳老街中央;在镇江扬中,奥体中心的户外广场变成了艺术的海洋;在徐州,云龙湖音乐厅的下沉广场,以夜空为幕,以湖光为景,艺术与自然相映生辉。

这种“入乡随俗”的场地选择,一方面打破了剧场围墙,给了演员新鲜感和挑战性,让演出更加鲜活、接地气;另一方面,让省级优质文艺精品扩大了抵达范围。更重要的是,巡演为当地文旅街区与公共空间注入了人气与活力,实现了“一场演出,带动一片”的文旅融合与消费促进效应。

名家新秀:让艺术薪火生生不息

从春意盎然到金秋送爽,这场“家门口”的这场文化盛宴始终人气不减。巡演既是名家精品的展示舞台,也成为培育新秀的沃土。

县区巡演中,近30位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杂技金菊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省文华表演奖、“紫金文化奖章”等获得者和专业领军人才轮番亮相。巡演涉及地域广、统筹难度大,演员档期冲突、剧目时间难以协调等问题时有发生。但艺术家们无一推诿,李政成、陈澄、李奕洁、施夏明等梅花奖得主纷纷主动加入,与青年演员同台亮相,言传身教,让艺术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巡演也让一批充满朝气的“90后”“00后”年轻演员,从青涩走向成熟。“巡演既是名家精品展示的舞台,也给了新人崭露头角的最好机会。”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李晓旭深有感触地说,“对于年轻演员来说,没有比在父老乡亲面前,经受千百双眼睛的检验更扎实地成长了。这种在真实演出环境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是任何封闭排练都无法替代的。”

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并非简单的“文化搬运”,而是要将地域特色、时代精神与群众需求深度融合,注重因地制宜“入乡随俗”。8月南通通州专场中,海门山歌《请到海门农家游》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了海门农家的质朴风情;南京浦口专场中,一曲原汁原味的《八老鸽子》以淳朴乡音唤起浓浓乡情;苏州评弹、徐州梆子戏,这些带着泥土芬芳、地方温度的节目,不仅让观众倍感亲切,也唤醒了大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艺术,就这样在一次次掌声中、一张张笑脸上,真正走进了生活。

线上线下,文旅融合实现破圈传播

在无锡梁溪区的专场演出中,台下出现了一群特殊的观众——来自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十余个国家的百余名境外游客。他们跟着台上戏曲的节奏轻轻点头,尽管语言不通,但脸上写满了惊奇与赞赏。

“我们从巡演节目单确认、现场舞美调试,到观看演出前后的旅游线路安排,都做了精心筹划。”无锡梁溪区文体旅局副局长石杨介绍道,“我们期望通过这场高水平的演出,给国内外旅客留下对江苏、对无锡‘文雅富庶’的美好印象。”

这场巡演,成功地将文化巡演嫁接于旅游线路之上,让“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巡演还在演出周边设置非遗体验区,形成“看戏+体验+传播”的立体文化消费场景。结合苏超赛事动态调整演出地点及日程,创作策划与苏超主题相关的节目,举办五场联动活动,以文艺创作的力量为体育盛宴注入独特文旅魅力。

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传播,则极大地扩展了巡演的辐射半径,“好戏大家赏”巡演作品展播活动,将精选节目制作成高清视频,通过网络平台推送至千家万户;“好戏大家评”艺术评论普及活动,则搭建起观众与专家、创作者沟通的桥梁,不仅聆听观众感受,更引导大众提升审美水平。截至目前,已有数千人参与了“好戏大家评”活动,择优发布的大众微评,成为改进工作、洞察需求的宝贵财富。

在活动推进过程中,省文旅厅还要求五家牵头单位互相观摩10场以上演出,以“找问题”“学习经验”的态度互学互鉴。为了激发观众的参与度,巡演还组织了“我喜爱的节目”投票参与活动,通过观众意见反馈,主办方能够及时了解大众观看喜好,对节目编排进行动态调整。如统计发现观众普遍较为喜爱木偶杂技类节目后,几乎每场演出中都加入了木偶杂技类节目,精准对接观众需求。

茉莉花开,香远益清。当艺术的芬芳从专业剧场飘向街头巷陌,当一次次掌声在城乡间回响,我们看到的是“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对“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生动诠释——它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了老百姓家门口的一出好戏、一方舞台、一次与艺术的美好邂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