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青年演员雷云刘咏涵领衔 川剧《梦回东坡》角逐第十八届文华奖

2 已有 12 次阅读   8小时前
青年演员雷云刘咏涵领衔 川剧《梦回东坡》角逐第十八届文华奖
封面新闻 2025-10-17 23:50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报道 实习生 莫口阿梨
“我是那庙堂一高俸,或是稗官一清风,我斯文开先河颂孔孟,婉约豪放主人公……”
10月17日晚,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歌剧厅内川腔悠扬,掌声如潮。由四川省川剧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联合演出的川剧《梦回东坡》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以饱满姿态冲刺第十八届文华奖。舞台上,演员们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俱佳,再辅以独具特色的“帮、打、唱”艺术手法,备受观众好评。
演出照
作为承载四川文化基因的重量级川剧作品,《梦回东坡》由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担任艺术总监,查丽芳导演,杨椽编剧,李天鑫作曲,雷云、刘咏涵领衔主演。该剧以梦为依托,以戏曲舞台空间转换为载体,采用非线性结构,追溯了苏东坡黄州悟道、修建雪堂、壮赋赤壁、惠州造桥、儋州化民,以及和王闰之的爱情故事。
“《梦回东坡》的呈现,特别‘四川’!”谈及这部作品,四川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点明其核心价值——通过苏东坡的人生轨迹,传递四川人的精神内核与人生风范。陈智林特别提到剧中“壮赋赤壁”段落,认为这是诠释四川人精神的关键场景:“苏东坡在困境中依然能创作出《赤壁赋》这么豪迈的诗词,这种在逆境中依然乐观、豁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演出照
在他看来,苏东坡一生历经波折,却始终保持着高尚的人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四川人“笑对风雨、坚韧包容”的性格高度契合,“我们要用‘四川视角’解读苏东坡,让观众从他的身上看到四川人的影子。”
封面新闻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相较于以往的演出版本,《梦回东坡》在剧本创作、音乐编排、灯光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更为精细的打磨与提升。著名作曲家李天鑫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在音乐设计中,他既追求“梦”的飘逸、虚幻,又追求“情”的真实、重量。为了达到虚与实的矛盾统一,他提取川剧传统曲牌中的抒情元素,创新设计帮腔合唱段落,用空灵旋律营造朦胧氛围;为承载“情”的厚重,他以川剧高腔为根基,按剧情有序排布曲牌——开篇用“红鸾袄”“清水令”展现苏东坡的儒雅,夫妻离别的高潮唱段则启用“山桃红”传递悲痛,“老兵”段落则融入现代音乐技巧,强化歌唱性。
演出照
创作过程中,李天鑫始终致力于破解川剧“好看不好听”的行业难题。他将现代和声与传统曲牌结合,让川剧音乐既保留“川味”,又更具听觉吸引力;在一些关键情节中,他还将川剧“帮腔”特色与主演唱腔深度融合,在放大情感张力的同时,守住川剧的独特韵味,力求达到传统技法与情感需求的完美契合。他希望通过《梦回东坡》的音乐,让观众看到川剧的更多可能性:“它可以很传统,也可以很现代;可以很厚重,也可以很灵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舞台上,雷云饰演的“苏东坡”形象立体、鲜活,频频赢得观众掌声、叫好声。拥有20余场演出经验的他向封面新闻记者坦言:面对文华奖的舞台,“压力很大,但作为一名戏曲演员,要学会慢慢调节。”
演出照
为塑造好这一角色,雷云在台词上下足了功夫。“苏东坡是个大文豪,不管是他的诗词还是剧本台词,都要去了解他的每个字的含义。”为吃透这些台词,雷云养成“每日研词”的习惯:翻古籍、查注释,逐字确认含义,甚至对比苏东坡不同时期的诗词风格,揣摩其心境变化。“如果只是按照台词来演,可能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顺过去。你得真正理解他的话,有可能他是反过来说的,这就很深奥了。”作为川剧演员,雷云深知“接地气”的重要性。他将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转化为观众能看懂的舞台语言,用川剧的程式功法、细节表演传递情感。
从领衔主演到“托举”自己的学生亮相文华奖的舞台,作为川剧界的领军人物,陈智林始终将“传承”与“创新”作为川剧发展的核心方向。“文华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熟的艺术家的赛道,为什么这次我会有意识地让这帮年轻人‘闯’进来?因为我第一次得梅花奖的时候,也才20多岁。按照常理来讲,他们早就应该进来,这个赛道会培养他们对文化的自信,在精益求精中提升他们的意识高度,上升他们的文化感悟。我们对年轻人的培养,也是为了让我们四川的文化事业更加有序、更加辉煌。”
演出照
在日常排练中,陈智林细致入微地指导雷云等青年演员的表演,从吐字发音到肢体动作,从行走姿态到表情控制,再到演员间的对手戏互动,力求尽善尽美。“我甚至怕得罪我的学生,是不是我对他们要求过严了,但是我相信,时间和将来的结果会证明一切。这种严苛不是因为自我,而是出自让川剧事业有序发展的一个初心。”
雷云饰演苏东坡
10月18日,川剧《梦回东坡》还将在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歌剧厅再演一场。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