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收藏·市场] 原创 三星堆“纵目人”后裔在四川?纵目人之子受访称:父亲曾被测DNA

1 已有 10 次阅读   13小时前
原创 三星堆“纵目人”后裔在四川?纵目人之子受访称:父亲曾被测DNA
王跃明V 2025-09-13 12:20
沉睡三千余年的青铜重器重现天日,立即在全球考古学界掀起轩然大波。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犹如一把开启古蜀国神秘之门的金钥匙,为后世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1929年春天,广汉县农民燕道诚在自家田地挖水渠时,锄头意外碰触到坚硬的玉石器,这个偶然发现揭开了古蜀文明考古的序幕。然而1934年由华西大学博物馆进行的首次科学发掘后,因战乱等原因陷入长达二十年的停滞,直到1950年代考古工作才重新启动。这一阶段的发掘初步勾勒出三星堆文化遗址的轮廓,出土的青铜人像、玉璋等文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震惊学界。
随着考古技术的突飞猛进,1980至1990年代展开了持续二十年的系统性发掘。虽然受制于当时文物保护技术的局限,发掘工作不得不时断时续,但2021年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带来了重大突破。在这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清理出黄金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五百余件稀世珍宝,其中残缺的金面具经复原后展现出惊人的工艺水平,厚度仅0.2毫米却面积巨大,这些发现再度让三星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新出土的文物引发学界对古蜀文明起源的深度思考。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造型奇特的青铜人面像:凸出的柱状眼球、夸张的招风耳、棱角分明的面部轮廓,与常人相貌迥异。特别是那尊宽1.38米的青铜纵目面具,其眼球呈圆柱状向前突出达16厘米,耳廓向两侧伸展如翼展,这种超现实的造型让不少学者产生遐想——这些被称作纵目人的形象,是否暗示着某种特殊族群的存在?
一个耐人寻味的线索在民间流传:纵目人的后裔就生活在四川剑阁县。考古人员立即前往调查,在剑阁县武连镇找到了79岁的王鹤老人。令人震惊的是,对照照片显示老人高耸的颧骨、宽大的耳廓与青铜面具的特征高度吻合,只是眼球没有明显外凸。王鹤老人回忆道,祖辈口耳相传说他们是三目人后代,族谱记载其先祖于清康熙年间从湖南经山西辗转迁居至此,已在当地繁衍生息近三百年。
更早的线索可追溯至1980年,四川省社科院廖永祥副院长在剑阁县讲学时,曾注意到当地居民王守义的面容与青铜人像极为相似。这个发现当时未被重视,直到2014年研究人员在整理廖老日记时才重新发现。时年89岁的王守义接受了详细调查,DNA检测显示其Y染色体单倍型属于O3a2c1-M134,与湖南高庙文化遗址人骨基因数据存在关联。基因分析表明,这一支系可能是约6800年前从湖南迁徙至四川的纵目人后裔。
然而谜团仍未完全解开。根据STR基因分型结果,这类基因型在汉族中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湖南至山东的伏羲文化圈区域。考古基因学显示,剑阁王氏家族的祖先可能源自湖南高庙文化(距今约7800-6600年),该文化出土的凤鸟纹白陶、八角星纹等与三星堆文化存在明显承袭关系。但令人困惑的是,高庙文化人群的头骨特征并未显示出纵目的生理特点,这一矛盾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5年,完整的基因研究报告被移交当地政府存档。如今在剑阁县,这些有着特殊面容的居民依然延续着古老的血脉,他们活生生的存在为破解三星堆之谜提供了珍贵线索。每当夕阳西下时,老人们坐在青石板路上闲聊,那些在光影中若隐若现的侧脸轮廓,仿佛穿越时空与青铜面具默默对话,诉说着一个绵延数千年的未解之谜。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