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凝结城市的记忆。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逾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湖湘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梳理了多个集非遗展览、体验、演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非遗展馆,可一站式领略湖湘非遗魅力!


第一站: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中心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基地)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基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杉木冲西路69号,基地拥有2000平方米专业化空间,汇聚140余项湖湘非遗精华、400余件精品力作,内设匠心驿站、数字光影、匠人时光、传艺空间、匠艺铺子、匠义康养、非遗展厅、实物仓库八大功能分区,涵盖数字化展示、非遗藏品、互动体验等多元场景,全方位呈现湖南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集非遗展示、传承、交流、传播于一体的示范服务平台。



打卡贴士:这里不仅可参观湖湘记忆展厅、湖南非遗专题展、匠人时光精品展等精品展览,还开设非遗自助体验课、沉浸式光影互动、康养疗愈等特色服务。

出行
地铁1号线省政府站2号口出站前往
开放时间
09:00—17:00(周一闭馆,逢法定节假日顺延)
服务热线

第二站: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中心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橘子洲风景管理区内橘子洲头125号,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分为主楼和副楼。主楼一层为基本陈列展览,二层为主题展览、非遗传习区和长沙非遗匠人坊。副楼设为戏园,主要展演传统戏剧、曲艺等节目。基本陈列展览围绕“家”的主题,将展厅分为家堂、家艺、家音、家味、家节、家人六大部分,收藏各类非遗展品千余件。除实物展外,还采用幻影成像、多媒体互动等手段,融入寓教于乐的非遗知识竞答和猜谜游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一座集赏、玩、学、品、售于一体的活态非遗展示馆。



打卡贴士:场馆全年周末及节假日常态化开展免费非遗体验活动及非遗公益演出,进馆即可“沉浸式”赏玩非遗。
出行
地铁2号线橘子洲站出口出站进景区前往
开放时间
09:00—17:30(周一闭馆,逢法定假日顺延)
服务热线

第三站:湖南雨花非遗馆

湖南雨花非遗馆位于长沙市雨花区红星商圈内杉木冲东路198号。场馆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分设非遗产品销售区、非遗舞台演绎区、非遗手工体验区、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的30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吸引200多名非遗传承人驻馆,是全国首个民营的非遗馆。打造了一个集“赏、学、玩、购、吃”于一体的非遗创新发展平台和非遗主题游学馆。



打卡贴士:馆内设有“非遗学堂”,常年开设陶艺、女书等课程,有机会深入学习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出行
地铁1号线省政府站3号口出站前往
开放时间
09:30—17:30
服务热线
第四站:地道长沙民艺馆

去年起,太平老街又多了一个全新打卡地标——地道长沙民艺馆。民艺馆选择了位于太平老街的美孚洋行旧址设计改造,将两层近代西式古建筑变为全新的非遗空间,用另类的方式解读湖湘文化。馆内展示了近600件长沙及全国各地的非遗民艺作品,湘绣、长沙窑铜官陶瓷、民间剪纸、面人(长沙面塑)、滩头年画、浏阳夏布……让人目不暇接。长沙地标冰箱贴、团扇等文创产品,让千年湘绣与长沙烟火气融合,焕发新生;关公、战马等面人(长沙面塑)作品,栩栩如生、独具匠心。



打卡贴士:这里不仅适合打卡拍照,还是亲子体验的好去处,让孩子在趣味性的空间里了解非遗、增长知识,馆外的太平老街上还可品尝到糖油粑粑、臭豆腐等长沙特色美食,实现舌尖与文化的双重满足。
出行
地铁1/2号线五一广场站1号口出站前往
开放时间
10:00—22:00
服务热线

科普时刻:
长沙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左右更多>>>
01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总称,它以画稿为创作蓝本,绣师们“以针代笔、以线润色”,通过针线,将人物、山水、风景、花鸟等多种艺术融会贯通,从而使绣品更加生动逼真、质感强烈、栩栩如生。首创鬅毛针法,使湘绣狮、虎作品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中独有的形象标志特征。(2006年,湘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2

浏阳花炮始自唐代,迄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浏阳花炮生产原是传统技艺,靠手工制作,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业人员已研制成功安全可靠无公害的无烟烟花、冷光烟花、日观烟花、室内和舞台烟花等高科技新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花炮燃放也可由传统的手工点火改为遥控点火,燃放程序由电脑编排操控。(2006年,浏阳花炮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3

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也是湖南一个代表性剧种,主要流行于长沙及周边地区,用“中州韵,长沙官话”演唱。民间旧时称为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湘剧是多声腔的综合性剧种,它兼有高腔、低牌子、昆曲、乱弹四大声腔以及一些杂曲小调。其剧目、声腔、表演均具有鲜明的特色,是湖湘地区音乐、语言、舞蹈以及民风、民俗的综合体现。(2008年,湘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4

长沙弹词原名“弹词”,又称“唱讲”“讲评”“平讲曲”,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长沙弹词源于渔鼓道情,最初由两人演唱,在街头流动演出,俗称“打街”。演出时一人怀抱月琴,一人手执渔鼓筒、简板、钹,合称“三响”。后发展为茶馆“坐棚”演唱,既可出“单档”,由一人自弹自唱;也可出“双档”,由两人合作演唱。长沙弹词以长沙方言为基础,依字行腔,具有“古、多、广、情、谐”的艺术特征。(2008年,长沙弹词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5

火宫殿又名“乾元宫”,火宫殿的火神庙供奉着火官、赤帝——祝融。长沙火宫殿火神庙会是我国最古老的庙会之一,起源于上古时代人类对“火”的崇拜,它是一种敬火、拜火、用火、管火的祭祀礼仪,后逐步演变成以火神庙为载体的一系列宗教、民俗活动,一直延续至今。近年来,火宫殿庙会除保留部分传统祭祀、祈福法会的形式外,同时进一步拓宽了传统小吃领域与手工艺品展卖,大大促进了长沙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2008年,庙会〔火宫殿庙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6

浏阳菊花石是湖南省传统石雕原料之一,又名“石菊花”,主产于浏阳市永和镇柳家湾。菊花石雕是以菊花石为原料的传统石雕艺术,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深灰色的石材中蕴有白色花纹,酷似怒放的菊花,依据其自然纹理、形态和色彩精心设计,巧施雕琢,将隐藏在石料中的“菊花”凸显出来。经过加工,素朴的石材变成栩栩如生的菊花石雕作品,材美、工巧融为一体。(2008年,石雕〔菊花石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7

铜官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湘江东岸,是全国五大陶都之一。铜官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陶瓷技艺独具特色。在殷商之前,舜帝就带领先民在湘江一带开始了制陶之业;至唐代铜官陶瓷发展迅速,陶瓷烧制技艺逐渐成熟。铜官是世界陶瓷釉下多彩的发祥地,首创陶瓷釉下多彩新工艺。其主要技艺过程包括拉坯成型、捏坯成型、雕塑成型、贴花、画花、制釉、制泥、烧成等多项技艺。(2011年,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8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源于古《韶乐》,是在远古流传的古乐基础上加以修正丰富而成,具有浏阳特色,故又称为“浏阳古乐”。它以祭祀孔子为专门内容,形式上融歌、舞、礼、乐于一体。乐有“八音”,分别用匏、土、革、木、石、金、丝、竹等八种原材料制成,通过打击、吹弹调和音阶汇合演奏,其乐、舞程序完整,内涵丰富、形式独特、影响深远。(2014年,浏阳文庙祭孔音乐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9

火宫殿臭豆腐是湖南最具特色的传统美食之一,其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长沙地区,是以白豆腐为主料,经特制卤水浸色渗味、油炸后蘸食的豆制品。制作火宫殿臭豆腐要经过制卤、制坯、浸泡、炸制、制汤5个步骤30余道工序。成品火宫殿臭豆腐外表漆黑如墨,内芯素面朝天,表皮焦脆如酥,肌里软嫩如绒,初闻臭气扑鼻,细品鲜香诱人。(2021年,小吃制作技艺〔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彩蛋


来源丨长沙地铁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