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文物看天博 人民网 2025-05-31 07:00 武少民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31日第 08 版) 清咸丰三年提督湖北总兵官印银印。 《斗草图》,作者为清代包栋。 以上图片均为天津博物馆提供 楼台亭榭、宏伟拱桥、龙舟小艇及众多人物聚于图上,界画严整,笔触细致;虽人小如蚁,细看比例
-
文脉华章|听文物讲述“何以端午” 人民网 2025-05-31 08:42 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又到一年端午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承载着多样且厚重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习俗,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独特的印记。今天,让我们一起
-
原创 粽香艾韵越千年:从古诗词看端午习俗的文化密码 润杨的红楼笔记 2025-05-29 09:38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起源与习俗在历代诗词中留下了详实的记录。从屈原传说,到艾草菖蒲,再到龙舟竞渡,诗词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这个节日的文化基因与历史变迁。本文通过古诗词,来窥探端午节
-
端午节|端午香囊——丝线之间见乾坤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2025-05-31 06:00 文|赵博文 端午的江南,梅雨初歇,暑气渐起。街巷间,艾草与菖蒲的清香尚未散尽,人们又纷纷将一枚枚精巧的香囊系于襟前。这些丝线缠绕的彩色小囊,或绣着吉祥纹样,或缀以流苏璎珞,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千年的时光也被缝
-
建议拧巴、敏感、自卑的人都去看这5本书(强烈推荐) 悦悦微读 2025-05-19 17:57 赫尔曼·黑塞曾说:"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 而读书,正是我们在迷雾中寻找自我、疗愈内心的渡船。 尤其是当你被过度敏感灼伤人际关系,被自卑啃噬价值感,被拧巴的自我对
-
百年诞辰活动上新:红线女与中国文学经典的对话展亮相北京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11:48 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是中国文艺的代表人物,更是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典型榜样。2025年是红线女诞辰100周年,借此契机,广州联合北京、上海、澳门等多地举办“永远的红线女——纪念红线女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
-
从故居到新文学展示馆 金台资讯 2025-05-08 08:21 姚 明 茅盾故居内的茅盾塑像。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茅盾在写给中国作协书记处的信中提到,拿出自己的稿费成立基金,奖励长篇小说佳作。 “万里江山一放歌——茅盾生平展”展厅一角。 3月27日,位于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后圆恩寺
-
鲁迅儿媳马新云逝世享年94岁!系鲁迅文化基金会首任理事长 南方都市报 2025-04-30 20:56 据鲁迅文化基金会4月30日讣告,鲁迅先生儿媳、鲁迅文化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马新云,于4月29日10时在北京家中安详离世,享年94岁。南都记者获悉,马新云作为鲁迅独子周海婴之妻,在丈夫去世后,为传承鲁迅精神付出
-
得到第六届“423破万卷节”发布年度书单 搜狐文化 2025-04-24 16:49 近日,得到App第六届“423破万卷节”正式开幕。活动期间得到正式发布了2024-2025年度书单TOP15,该书单涵盖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的15本精品图书,《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与荣耀》《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猫鱼》等图书入
-
本页有 1 篇日志因作者的隐私设置而隐藏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