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陶芝瑶的日志

陶芝瑶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 2

    古代“预制菜”第一名人,原来是他

    古代“预制菜”第一名人,原来是他  2025-09-17 19:52  发布于: 四川省 “君不见……金谷敲冰草木春,帐下烹煎皆美人;萍齑豆粥不传法,咄嗟而办石季伦。” 以上几句出自苏轼的一首诗,名叫《豆粥》,其中提到了两位历史名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以及西晋著名富豪石崇(字季伦)。他们都吃过豆
  • 2
    张富国:煨栗余香|名家阅读 中原作家群   2025-09-18 11:17 作者:张富国 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九月,时年50岁的陆游在福州任职。国破家贫,那个潦倒时节,家里米瓮生尘,他只能独往山林捡拾野栗兜满布袍。灶冷无薪,只好效仿山野樵夫,石块垒灶,枯枝生火,炮栗而食。烟熏泪流中,他写下《
  • 2
    叶兆言:去了缘缘堂 新民晚报   2025-09-07 09:42 一次寻访丰子恺缘缘堂的旅程,不仅牵出了对文人往事的追忆,更悄然触碰着文化记忆与时代变迁的微妙关联。 今年特别热,立秋过了,处暑也过了,最高温度竟然38摄氏度。看天气预报,未来还有几天38摄氏度。挥扇只有汗如浆,根据最新排名,南京
  • 2
    寻诗远方(之十五) 文旅中国   2025-09-06 10:57 ▲ 青岛海边 “我一定会爱你到地久到天长,我一定会陪你到海枯到石烂。”当香港歌手叶倩文、林子祥1992年开始合唱《选择》并在青岛拍摄音乐电视时,他俩一定没有料到,30年后,青岛的“石老人”真的“烂”了,而他俩还在一起耳鬓厮磨。 “石老
  • 3
    写作|草灰里的留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2025-08-26 20:12 文|郭文德 “前天伊(杨二嫂)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 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这么一段描述,百年后仍无定论。 发现者杨二嫂嫌疑很大。她之前顺走
  • 5
    人民日报海外版|苏州园林:呈现诗意栖居的文化空间 金台资讯   2025-08-26 06:40 本报记者 尹晓宇 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 呈现诗意栖居的文化空间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8月26日第7版) “坐爱名园依绿水,还怜乳燕蹴飞花。淹留未怪归来晚,缺月纤纤映白沙”。位于江苏苏州的拙政园,是中国“四
  • 3

    王锋:一碗初心槐花饭

    王锋:一碗初心槐花饭 青年前线   2025-08-19 14:48 春末盛景,桃花映红,柳叶如丝,喜鹊燕子衔着春泥也开始做起了窝,我家后街上的几棵老槐树也不甘落后于这大好的春景开始往外冒起了槐花。一串串的槐花白莹莹地挂在枝头,像串风铃。 从我记事起,这几棵槐花树就长在了我家的后街上,总感觉它们几十
  • 2
    原创 「散文」到湖州去看东坡(庞良君) 时代人生   2025-08-14 17:38 应邀到南京旅行,便去浙江看了湖州的安吉。安吉的声名远播,自然给湖州带来了诸多美誉,湖州也很自信地喊出了“从湖州看美丽中国”的豪言壮语。从南京,到安吉,再从安吉,进了湖州城,脑海里的画面组装在一起就像一册精美的连环画
  • 1
    《梦华录》:宋画意境入歌剧 中国青年网   2025-08-11 08:47 《梦华录》剧照 近日,由上海歌剧院与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新古典国风歌剧《梦华录》亮相北京,作为2025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参演剧目上演。这部改编自同名爆款剧集的作品,以宋代美学为基底、融合东西方艺术精髓,凭借独特的“新古典
  • 本页有 1 篇日志因作者的隐私设置而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