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戏曲演员刘冰在社交平台发布讣告:著名表演艺术家、《西游记续集》沙僧扮演者刘大刚于11月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消息迅速引爆网络,六小龄童、迟重瑞等《西游记》主创纷纷发文悼念,网友集体回忆起这部承载三代人记忆的国民神剧。随着刘大刚的离去,剧中已有十余位演员相继离世,这场跨越三十余年的集体告别,让“西游记忆”成为永不褪色的文化符号。

一、从京剧名角到国民沙僧:刘大刚的艺术人生
1947年生于北京的刘大刚,早年是中国京剧院的当家花脸,在《将相和》《群英会》等经典剧目中塑造过众多刚毅角色。1990年代转战影视圈后,他先后参演《三国演义》《武则天》等历史剧,但真正让他家喻户晓的,是1998年《西游记续集》中的沙僧一角。

彼时,86版《西游记》中沙僧的扮演者闫怀礼因肺部感染于2009年离世,刘大刚临危受命接过担子。为贴近角色,他反复观看原版录像,从走路姿态到挑担动作都进行细致模仿,更在表演中融入京剧程式化动作,让新版沙僧既保留憨厚本色,又多了几分舞台艺术的韵律感。该剧2000年首播时创下30%收视率,刘大刚塑造的“蓝脸沙僧”成为90后观众的集体记忆。

“他总说沙僧是团队的粘合剂。”六小龄童在悼文中透露,片场休息时刘大刚常主动调解演员间的矛盾,这种性格特质与角色高度契合。2007年《吴承恩与西游记》中,三人组再度聚首,刘大刚的沙僧形象更添岁月沉淀的厚重感。

二、西游剧组“离别季”:那些远去的荧幕身影
刘大刚的离世,揭开了《西游记》剧组绵延十余年的告别序幕。2009年闫怀礼病逝时,六小龄童曾在病房外长跪不起;2017年导演杨洁离世,引发全网对“西游精神”的集体追思;2023年猪八戒扮演者马德华因心脏手术住院,更让观众惊觉岁月无情。

据不完全统计,剧中已有14位主要演员离世:
• 车迟国王后赵丽蓉(2000年肺癌去世)

• 如来佛祖朱龙广虽健在,但观音菩萨左大玢的搭档惠岸行者项汉已于2021年病逝

• 金角大王车晓彤(车晓父亲)2024年因脑溢血离世

• 银角大王郭寿阳2012年去世时,网友自发重播经典片段致敬

最令人唏嘘的是2023年黄眉老怪曹铎的葬礼,其家人播放的《趣经女儿国》片段中,他与唐僧的对手戏让在场者集体泪目。这些演员的离去,不仅是个体生命的终结,更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艺术记忆正在褪色。

三、经典永生:西游文化的当代传承
尽管主创团队日渐凋零,但《西游记》IP依然焕发着强大生命力。2024年某网络平台数据显示,86版《西游记》每年寒暑假重播率仍保持前三,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百亿次。刘大刚生前参与的《西游记》舞台剧全国巡演,场场爆满,00后观众占比达43%。

“我们这一代人带着孩子看西游,现在孩子又带着孙子看。”观众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这部剧跨越代际的文化穿透力。2025年国庆期间,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西游文物特展”,将剧中道具与明代《西游记》刻本并列展出,日均参观量突破2万人次。
在影视领域,西游题材持续翻新:2024年《黑神话:悟空》游戏全球销量破千万份,2025年待映的《大圣归来2》预告片播放量48小时破亿。这些新生代作品虽形式各异,却都延续着原著“敢问路在何方”的精神内核。

四、艺术长青的密码:匠人精神的当代启示
刘大刚生前常说:“演沙僧就要把心沉到流沙河里。”这种对艺术的敬畏心,在浮躁的演艺圈显得尤为珍贵。他戏称自己“一辈子就演好了一个配角”,但正是这种甘当绿叶的专注,让沙僧这个原著中笔墨不多的角色,成为观众心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西游记》拍摄期间,为呈现“通天河冰冻”场景,剧组在零下20℃的冰面连续工作12小时,刘大刚的棉鞋被冰水浸透仍坚持完成特写镜头。这种“戏比天大”的创作态度,与当下某些演员用替身、抠图完成拍摄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现在的年轻演员该来西游剧组体验生活。”曾参与特效制作的83岁老师傅张建国感慨。当年为制作“孙悟空拔毫毛变分身”的特效,团队用土法上马的手工动画,耗时三个月才完成3分钟片段。这种笨功夫,恰恰是流量时代最稀缺的艺术品格。
结语:在告别中前行
刘大刚的离去,为《西游记》剧组的集体记忆画下又一个句点。但当我们打开电视重温经典,当孩子们在游戏里操控悟空腾云驾雾,当学者在学术会议上探讨西游文化的现代价值,那个由杨洁导演带领的“取经团队”,依然以各种形式活在当下。
或许正如六小龄童所言:“西游不会结束,因为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条自己的取经路。”在艺术长河里,那些远去的背影终将化作星辰,照亮后来者前行的方向。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