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上午,吴言生教授暨国际佛教禅修学会理事、国学高端禅学班学兄参访了佛陀诞生地——尼泊尔蓝毗尼;下午赴蓝毗尼佛教大学共同举办国际佛教学术交流会,针对佛教思想的现代价值展开了深入的对话及探讨。

蓝毗尼园因是释迦摩尼佛的诞生地而成为佛教最重要的圣地之一。吴教授一行在蓝毗尼园参访摩耶夫人祠,瞻仰佛陀足迹。在圣水池边上的菩提树下,吴言生教授为学员们随缘介绍说:“释迦摩尼佛出家前名为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于蓝毗尼。乔达摩·悉达多的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摩耶夫人梦见六牙白象而怀胎,因此王子被视为祥瑞。摩耶夫人产期将近时根据当时的习俗回娘家待产,途中走到蓝毗尼花园,手扶无忧树,产下了乔达摩·悉达多。无忧树原址就是我们刚才瞻仰太子大脚印的地方。”
吴言生老师开示说:“太子降生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吾独尊’。这里的‘吾’字,是觉悟的我,也就是真如佛性。在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敬重的是‘觉悟的我’,一个人很有修为很有修养,你的员工家人合伙人才会敬重你。中国现在不缺有钱的老板,缺的是有道的老板。佛陀本来是太子,可以继承王位,他却舍弃了财产权力去修道。我们学习佛法,要学习这样的担当和追求。”

”中国禅宗典籍《五灯会元》记载了从佛陀到中国禅师共2000多个悟道者的公案故事,第一条故事就是‘天上天下,唯吾独尊’。但这本书原文只是记载了这句话,并没有解释。我在整理这部巨著时,发现禅宗历史上有位云门文偃禅师有个公案,他说如果他当时见到‘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佛陀,就要把他一棒子打死喂狗吃。平常人看来是不是大逆不道?但是中国历朝历代禅师却都是给他点赞。因为我把你‘打死’,恰恰我就继承了你开示的‘唯吾独尊’的思想。这显示了印度佛教在中国的生动转化,是对佛教在思想本质上的继承,只有不断地超越外相才是真正秉承了释迦摩尼佛的思想。所以云门禅师这个公案恰恰是对‘唯吾独尊’思想的继承和阐释。我把你打死喂狗吃,依然是在继承佛陀的思想。不管怎么极端的形式,都无法跳出如来的手掌心。”

吴教授继续讲道:“印度佛教诞生,传入了中国,但在印度本土,佛教却因为伊斯兰教在13世纪初的入侵而基本灭迹。再后来印度宗教呈现大杂烩的特点。但在中国隋唐时期,中国却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八大宗派,其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就是禅宗。中国禅宗史上出现了一部禅宗巨著《五灯会元》。禅宗把师父传给弟子心法叫‘传灯’,宋代人在两百年间编了五本灯录,普济禅师后来又把它汇编在一起。这部巨著原文100万字,我现在正在为这部书做注解和阐释,完成后将有1000万字,将禅宗精华悉数彰显于世。成果出版后,一定会成为这禅宗著作现代阐释的巅峰之作。也特别感恩各位学兄对禅宗经典阐释事业的支持。”
摩耶夫人祠参访结束后,吴教授一行步行至中华寺,举办祈福法会。中华寺是中国有史以来在国外的第一座正式寺院,在中尼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下午吴言生教授一行在蓝毗尼佛教大学参加了国际佛教学术交流会,校方藏传佛教系主任Nyingma Sherpa博士、蓝佛大考务部Mr. Indra Kafle主任、Sagar Neupane副教授及天臂城教育项目主任Kumar Kadka博士出席了本次《佛教思想的现代价值》国际佛教学术交流研讨会。会议伊始,法师Nyingma Sherpa博士对吴教授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认为蓝毗尼作为佛陀诞生地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主要有两点:第一,佛教思想、教育、哲学没有国界。很多大师在尼泊尔、印度、中国相互交流,说明佛陀的智慧、教育和哲学在人与人之间没有国界;第二,佛教哲学、佛陀的教育可以应对当今社会矛盾。不管是什么佛教教派,其核心理念都是和平、友善、大爱和智慧。把我们引向同一个世界,当今世界的各种矛盾和战争,都可以用佛陀智慧去应对解决。不管是印度、尼泊尔佛教还是中国的禅宗,都可以作为一个我们了解佛陀智慧的路径。
接下来Mr. Indra Kafle主任在讲话中提到了玄奘法师在中尼历史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价值。他认为过去玄奘将波罗蜜多的智慧带回了中国,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完整的保护和非常好的传承。现在吴老师把波若波罗蜜多的智慧带回到蓝毗尼,是回馈和反哺尼泊尔的佛教。法显法师、玄奘法师在这样的交流和传承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表达了能在蓝毗尼读到禅宗典籍、读到吴教授著作的期许。

吴言生教授从五个方面阐释了禅的现代价值。
第一是减压力。压力是因为我们被欲望裹挟而产生的。我们要把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甚至转化成一种愿力,即不是为了小我,而是为了大我去做事,这样就能突破欲望。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从此我们的生活永远处于祥和之中。
第二是消业力。业力是由我们的身、口、意生成的,你做的事、你说的话、你的想法会生成业力。所以我们今生今世所有的不顺、痛苦和灾难都是过去世的业力在当下的显现。所以业力就相当于一颗定时炸弹,如果不处理掉,随时爆炸,把你炸得粉身碎骨。必须根除业力,我们的生命才能真正的无债一身轻。
第三是增定力。佛祖故乡的人民非常淳朴,但在中国以及全世界其他发达地区却是物欲横流,很多人受到财、色、名、食、睡的诱惑。如果没有定力,就很容易受到外相的诱惑。所以我们要增强定力,不要受到外在世界的丝毫影响。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是自由的、平静的,我想这也是释迦摩尼佛教导我们要做到的境界。

第四是开智慧。为什么我们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呢?那是因为你把假的当真的,把虚幻的当作永恒的,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说所有的事物本质都是虚妄的。但是我们芸芸众生正好和佛的教导背道而驰了,我们活成了“凡所有相,抱住不放”。所以我们的慧眼被外面的假相、幻相迷惑住了。所以我们打开智慧就是打开我们的天眼、打开智慧之眼,打开金刚之眼,这时我们就能站在高处看自己,不会为虚妄所迷惑。
第五是增福报。只做到前四,虽然很厉害,但依然是小乘佛教修罗汉的境界。我们中国是修大乘佛教的境界,不只是度自己,还有度其他人。福报是从利益众生、回馈社会而来,而佛陀的本怀恰恰是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所以当我们每个人修到了很高的境界时,要回报社会,把你的修为回馈给家人、朋友、股东、员工。

最后学员代表们发表了自己的学佛心得。施杨彪学兄分享了他把儒、释、道、心四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应用在了企业的经营上,认为学佛关键在于把身边人的能量带动起来,要身心健康,这个也是增福报。吴金海学兄从布施角度分享了他学佛以来企业所得到的受用,认为财布施是要使员工获得更多的财富;法布施是要帮助员工增长;无畏施是让企业长寿。杨彧学兄则将布施精神学以致用,表示将供养大家“七碗禅茶”。



交流研讨环节结束后,吴言生教授为蓝毗尼佛教大学赠送了自己的三部英文译著、两部中文著作以及手书的“福”和“禅”字两幅墨宝,吴教授指出“福”字就是要修善心,修善心就是种好自己的“一口田”,善为福本,善良是福报的根本。而”禅“是生命的最高境界,禅的终极目标就是开悟。蓝毗尼佛教大学回赠吴教授该校的期刊杂志及佛祖故乡迦毗罗卫国手工制作的佛陀像。



本次研讨会在意犹未尽中落下了帷幕。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