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论华夏文化之魂

1 已有 56 次阅读   2025-07-13 23:19
论华夏文化之魂
兰山讲坛 2025-07-13 11:30
☐马同儒
字,文之体者,始之象形,进而表音,归之于表意,故而其象形、声音、辞义兼者,尚为文字之统耳。字之出,文之生,文生风,风生化;而化复生可以起风,起风复生可以起文,文御风而谓之明,此谓之文明始也。然文明之始,乐仁笃义,知礼而生智,皆归于守信也。
此类可喻之五岳贯图,乾坤正转,山河正壮也。此谓物以类聚,人声熙熙而其身攘攘也。尚察其情,其状若居于梯阶之间,攀高瞻之远而怀高,间者俯之高而居泰,下者仰之而不及,拾地自然也,尽管日月迎送矣。于是高者旺而定姓,间者裕而夺名,而下者众,随流而动。
故姓名起,秩序亦应于噪起,《诗》云:“大宗维翰”,“宗子维城”,虽以各司其责,实乃宗法之始也。然姓名之优者,孰料“岂有种乎”之声,响于四野,优者复生忧也。优忧者予盾相向,赵钱孙李,又接周吴郑王,其周而复始排名之累,恰相延华夏文字数千年。故此情之盛,其表而盛于文,其实胜于文心弥彰耳!
姓名之显,代有隆者,随法而治,治而成制,可制其衡。法制,制衡之器,可以校枉也;姓名,率士之举,可以德化也。由往视之处,其二者相辅相成。故德性为体,姓名传焉,文字相袭,延绵不断,此为皆云者魂,文化所指,文明所显也。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