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唐文人中秋月诠释:一为世俗的诗意栖居,一为精神的超越之境

1 已有 68 次阅读   2025-07-07 00:03
唐文人中秋月诠释:一为世俗的诗意栖居,一为精神的超越之境
刘禹锡研究 2025-07-04 08:55
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咏一时之景寄呈乐天
刘禹锡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新秋。
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斜晖犹可玩,移宴上西楼。
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白居易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一、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咏一时之景寄呈乐天》
诗题提到夜半云开,玩月,并寄给白居易(乐天)。首联“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描绘了云开月出的景象,时间在半夜,碧云散去,明月高悬中天,流动的光辉。接着“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新秋”说明主人公开城邀请好友,设酒赏秋,可能是在庆祝中秋。颈联“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这里可能用衣香和歌黛来表现女性的存在,月光透过衣衫,香气湿润,歌女的黛眉凝聚着愁绪,可能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尾联“斜晖犹可玩,移宴上西楼”斜晖可能指月亮的余晖,继续玩赏,移宴到西楼,可能暗示时间推移,宴会延续。
意境核心:动态的宴饮雅集与月色交融的细腻哀愁
二、白居易《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诗题提到在华阳观中招友玩月,时间也是八月十五。首句“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直接表达邀请,说人们都说中秋明月好,想邀请朋友一起欣赏,询问对方的意愿。后两句“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指出地点在华阳观的秋坛,强调这里的清光更多,可能因为环境幽静,月光更明亮。
意境核心:道观清幽中的超脱与自然清光的独享
刘诗中的“碧云收”、“素月流”、“衣香润”、“歌黛愁”等,可能营造出一种华丽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同时有宴会的热闹。白诗中的“华阳洞”、“秋坛”、“清光此处多”则更突出自然与超脱,可能意境更静谧、清冷。刘禹锡的诗是写给白居易的,可能带有朋友间的互动和即兴的兴致,而白居易的诗是主动邀请,可能更注重共同赏月的情景,以及环境的独特性。
三、意境差异的本质:世俗雅集与超脱自然的对立
两种中秋,两种文人情怀,刘禹锡的中秋是人间的中秋——月色与宴饮交织,在热闹中见细腻,于短暂中悟永恒;白居易的中秋是自然的中秋——月色与道观相融,在清寂中见超脱,于独享中得圆满。两首诗共同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中秋月的多元诠释:一为世俗的诗意栖居,一为精神的超越之境。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