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资治通鉴》:人无信,则商路断;业无信,则大厦倾 知识巨轮 2025-09-07 14:23 梁启超曾言:“国于天地,必有与立,信义其本也。” 一部《资治通鉴》,写尽王朝兴衰,亦刻下无数因失信而倾覆的轨迹。 商道无信,则财路断绝;基业失信,则宏图崩塌。 尘埃落定处,唯信义二字,重逾千钧。
-
原创 《资治通鉴》:欲聚财,先修心;欲成事,先成人 摩擦知识火花 2025-09-07 14:20 司马光耗时十九年,纂成《资治通鉴》。 这部帝王之书,写透了人性与成败。 书中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财聚人散,人散财散;人聚财来,事成人立。 世间功业,从来不是投机取巧所能成就。 真正的成功,始于修心
-
原创 传播学与文学作品 铁剑帮帮主 2025-09-06 13:52 文学作品要靠传播才能被读者看到,而读者要受到传播学的影响,不然就不知道文学作品有什么好的地方。传播学似乎与文学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分割。 古代很多朝代没有发达的印刷行业,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文字都写在竹简木简上
-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做笔记的能力”很重要,赶紧读读这本书 小梁来了 2025-09-05 12:13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狄更斯的一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是最坏的时代。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前我们信息闭塞,很难得到外界的讯息,对知识求贤若渴却苦于太缺乏资源,长期处于饥渴
-
颤笔:钱松喦先生的独门绝技! 悟空看非遗 2025-09-03 05:44 聊新金陵画派,钱松喦先生绝对是绕不开的大师,尤其是他画松树的本事,真能算“一绝”。咱们看有些人画松,可能就追求个树形好看,可钱先生不一样,他特别在“笔法”上较真,还尤其偏爱用“颤笔”,就这么个笔法,让他的画透着股古
-
国画的“气韵”,“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冠绝天下! 2025-08-31 16:07 发布于: 山西省 中国画的“气韵”之说,始自六朝南齐人物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六法为: 一、气韵生动是也; 二、骨法用笔是也; 三、应物象形是也; 四、随类赋采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 六、转移模
-
书海一沤寄余生——郑逸梅藏札中的潘景郑及其他 2025-08-31 14:27 发布于: 上海市 2025年是郑逸梅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前不久刚在上海书展面市的《郑逸梅日记》,应该就是为了纪念补这位著名的“补白大王”。十年前,中华书局出版《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是为了纪念他的一百二十岁诞辰,《郑逸梅
-
原创 苏轼临终前路过南华寺,拜谒六祖真身后大哭,临终留八字总结一生 OG历史 2025-08-31 17:02 《——【·前言·】——》 苏轼北归前,特意绕道南华寺,站在六祖惠能真身前,竟失声痛哭。 几月之后,他留下八个字,把一生的沉浮写进临终遗言。 那一跪,到底压了多少心事? 苏轼一辈
-
4个隐蔽的坏习惯,正在悄悄摧毁你的大脑 达尔默读书 2025-08-29 09:55 你知道吗?最危险的敌人,往往是那些你根本察觉不到的。 人类大脑有大量的决策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这意味着,那些潜藏在意识底层的坏习惯,正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一点点蚕食你的思维,拖慢你的成长。 觉察即自由,行
-
蒋兆和:“艺术是一切感情的表现” 文旅中国 2025-08-17 11:14 1938年,举办了人生中第一次个人画展后的蒋兆和以《什么是艺术?》为题写下:“艺术是一切感情的表现,一切生命的灵魂。”1985年,被沉疴重压于病榻之上的蒋兆和仍叹:“艺术之道,为促进人类之精神文明,伸正义,重感情,共同向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