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一眼沦陷!唐代“写碑圣手”的楷书,笔笔见风骨

4 已有 12 次阅读   17小时前
一眼沦陷!唐代“写碑圣手”的楷书,笔笔见风骨
樱花细雨话文字 2025-10-25 19:31
提及唐代书法,世人多先想到颜真卿的雄浑、柳公权的劲健,却鲜少有人知晓,在开元、天宝年间的燕赵大地上,还藏着一位被历史尘埃半掩的“写碑圣手”——苏灵芝。当北京图书馆所藏《大唐故刘君合葬墓志铭并序》的拓本展卷,那方52.5厘米见方的墨纸之上,楷书字字端正,笔笔铿锵,瞬间让人读懂何为“一眼沦陷”。
这帧墓志铭刻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年)五月,虽为清末翻刻拓本,却仍完整留存着苏灵芝书法的精髓。他笔下的横画如砥柱平稳,竖笔似青松挺劲,撇捺开张处见舒展,转折顿笔时显利落,没有丝毫轻浮之态。正如历代学者品评:“视北海(李邕)则加庄,视太师(颜真卿)又多隽”,在端庄厚重的基础上,更添几分隽秀灵动,恰如其人——任易州登仕郎、经略军胄曹参军,于官场中守正,于笔墨间抒情。
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曾将苏灵芝与胡霈然并列,而胡霈然是被苏轼盛赞“工妙”的二王笔法传人,足见苏灵芝的书法功底。即便他的人生跌宕,姓名不如颜、柳那般家喻户晓,但《民国易州志稿》仍为其立传,称其“以文学举,善书法”;欧阳修亦将其归入唐代书坛高手之列。这方墓志铭便是最好的佐证,历经千年,墨痕虽淡,却依旧能让人透过笔画,触摸到唐代楷书的风骨,也触摸到一位“踽踽行者”未曾被埋没的艺术光华。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