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2017)陈瑞春国画普及公益课教案

4 已有 14 次阅读   13小时前
(2017)陈瑞春国画普及公益课教案
传媒艺术 2025-10-24 18:01
9月19日第八课写意
写意画的写 ——源于书法的"六书":古人从结绳记事到造字是从象形,形声,指事,会意,假借,转注这六种方法去书写和表意的。所以中国字不同于别国的拼音字母,而是形音义的组合。
写意画传达的视觉效果是:作者"写意",观者"会意"。形成了特有的审美观。
写意画不同于工笔画的具象写实,也不同于没骨画的抽象概括,其特点是:
1,平面化,不讲究透视和体积感
2,主观性,所画形像是画者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随意性
3,造型手段是线面结合,充分利用生宣的洇湿,偶然性,讲究笔墨情趣。
工笔画是作加法,力求工细,写意画是作减法,用最简练的笔墨,体现出画者的深厚的意蕴。要"意在笔先,画尽意在"。
如果说宋徽宗的"院体画"把工笔花鸟画发展到无人能超越的极致,明末清初的"文人画"开创了"大道至简"的写意花鸟画的先河。
就人物画来说,一直是中国画的引导先驱。
我们前面学的人物画十八描的减笔类,就是写意类。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是泼墨大写意画的创始人。
学习写意画要学习书法,有书法功底的人比较宜于写意画的书写性。
姚老师要求我们"先入法,后出法"每天先临习行书草书字帖,练习书法,然后临习写意画,体会"写"与"画"的区别。
现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由于表现客观形象的需要,结合西画的素描,增加了一些写实的表现。如蔣兆和的《流民图》:
叶浅予是姚增朴老师的老师,他教我们临习了叶浅予的舞蹈人物小品。
(陈瑞春临的人物小品)
一,笔墨
最让我头疼的是"形与笔墨"这对冤家。往往是顾及笔墨失之形,顾了形准笔墨僵。写意画一笔画准,落墨成形是最基本的技能。
还有就是在这生宣上画,笔墨干则滞,笔墨湿则洇。废纸三千,练就一画。"半生兰,一生竹"让人望而怯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和钻研,有了一点儿体会:
1,用笔,除了中锋以外,多练侧锋和逆锋,此用笔凝重,沉稳,能出飞白。
2,皴擦,练习干笔,蔣兆和人物画脸的暗处是皴擦的效果
3,点厾可以是点,也可以是粗肥的线。
用笔最忌描,抹,涂,像书法一样一笔一笔地写,要有笔触。
4,蘸墨也要练习在笔的不同部位蘸墨和水,掌控笔上的水份。画五官怕洇,用干笔笔尖少蘸墨,画衣纹层次,应该笔根笔肚笔尖蘸不同的墨或色,一笔写出不同的墨色。
要想少废纸,就要画一笔,体会总结,不重复犯错。还要掌握不同的纸,有不同的洇湿效果。
二,技法:
五官
大家可以照我发的练习,也可以自己找一下写意画练习,干笔蘸墨,形准不洇。
衣纹变化很多,下次课再和大家分享。
也可以把十八描里的减笔类在生宣纸上用干笔蘸墨画。
干笔——用勾线笔直接蘸墨。(不是先把笔泡开,笔里不含水)
这几幅是我前几年临摹的。
9月27日衣纹
由于人物的姿态和动态的牵拉和折叠产生了衣纹和皱褶。我们画人物的衣纹要想到人体的结构,通过画衣纹而体现出人物的姿态和动态来。
写意人物的画法总结如下:
1,以线为主法:
要有意识的舍去光线,明暗,淡化或舍去色彩。用线条来体现轮廓,转折,运动变化和质感,强调线条的粗细,受光面线细,背光面线粗,上细下粗,前细后粗,近细远粗。
2,以墨为主法:
有意识的弱化线条,强调用墨的块面,线与墨互衬。蘸墨时注意干湿对比,在湿墨旁,画焦墨,还要注意每笔之间留空,注意笔触。
3,宿墨法:
用隔夜的墨,在勾线时笔先蘸墨,形成墨渣和水互洇的效果。也可以在宿墨中加一点矾水,或用笔洗中搁置多日的老汤,让线条有一种特殊的效果。
4,薄画法:
淡墨淡彩,像山水画的浅绛,是以淡彩(水色)为主的画法。
5,厚画法:
相当于工笔的重彩,色彩沉稳厚重。先用重墨勾线,皴擦,干了以后,用淡墨或淡水色打底,七成干时上石色(色比工笔画浓)不要压墨线,注意水色和石色的自然过度。
6,先湿后干法:
用大笔饱蘸墨挥洒,趁湿用焦墨勾线,使墨与线互相渗化。也可先干后湿法,先用重墨勾线,未干渲染上色。
7,没骨法:
8,湿画法:
用喷壶把要画的部位喷湿,笔笔易于衔接。可按照需要等几成干了以后再画,湿度大,色彩模糊韵味,稍干,洇湿效果稍差。
9月28日
9,胶水法
在中墨水中加入适当的胶水,可减缓水在宣纸上的渗化,不至于墨"跑"的太多,并且这种胶水带出来的墨韵和色韵是其它材料所不能替代的。调胶的效果色泽透明清晰易干。
10,矾水法
表现雨,风,雪或者需空白和白色笔触的地方,先用矾水使局部变熟宣,干了以后,再用墨或色。
11,拓印法:
将实物形制作成模板,如木纹,叶子,纺织品的纹络等,也可用宣纸团揉后,蘸色蘸墨,印在画面需要的部位。也可以在光滑板或玻璃上涂上色,不要平涂,要不均匀分布,把宣纸打湿,覆盖在上面,出现斑驳的肌理。
此法用含有赭石色或宿墨,效果最好。
背景
传统写意人物画,背景色大都是白纸。现代为突出主题,背景也有很多方法。
1,自然法:
是一种虚境的处理方法。先用大盘调出二三盘不同深浅的墨或色水,再将宣纸揉成团用不同的面去蘸不同深浅的墨或色水,展开后用笔修改,有自然天成之妙。
2,偶然法:
为让主体凸显出来,用大笔,饱蘸水,再蘸中墨,笔尖蘸重墨,一边用手蘸清水弾在画面上,一边在有水的纸上拖笔捻成云雾状,清水流动,墨色互渗,产生偶然的,变化的烟云雾象。
3,积画法:
积画是层层叠加,画出虚幻,模糊,朦胧之美。先将宣纸打湿,未干时用大笔压扁刷上所需颜色,不要平涂,需要厚重的地方多刷几遍,半干时叠加,视画面效果,最多可加十几遍。
4,泼墨泼彩法:
可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泼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与墨色与生宣纸充分渗化的功能。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大笔饱蘸墨或色,凭感觉在纸上挥洒,任色或墨水自由流淌,未干时再调浓墨或色与其自然融汇渗化。二是将墨水洒在纸上,用喷壶喷水,水色自然流淌,产生很好的效果。用这种办法,色或墨要浓一点儿,否则加水后色淡,画面灰显脏。
关于技法还有很多,山水花鸟也可使用这些方法,大家可以试着练习一下。
10月5日
三,小品
小品原为佛经的简本,现指简短的杂文或其它短小,活泼的表现形式。"艺术起源于游戏"。小品画最能体现孔子"游于艺"的学说。
小品画尺幅小,一般大不过三尺或四尺斗方,通常是四尺三裁或四裁。
小品画表现的物象少,内容单纯,笔墨简练,顺手拈来,随意生发。
小品画无一定之规,具有特殊的情趣,不仅是画家自娱自乐,也是观者把玩,陶冶情操的好形式。
小品画画起来并不简单,尤其是人物小品画,要求造型精准,落笔成形。就那么几笔,墨,色稍有败笔,就显露无疑。要反复练习,才能笔墨精妙。
目前充满了闲情逸致的小品画在注重其审美属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商品属性。经受市场规律的考验,通过流通给画家带来了经济收入,也促使画家向更高品味上的追求与发展。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小品画,练习基本功,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小品画的立意原于造字的象形:简笔画形。齐白石多以小品画养活家人。他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贵在不似与似之间"。
画家也有用形声,会意,指事或假借转注和诗词歌赋的比兴(比喻和象征)手法表意。
人物小品画。人物为主体。首先要安排人物 在画面的位置,根据人物的姿态 和画面情节的需要安排相应的环境和道具。注意虚实,松紧的对比。一般采用的是两聚一散的不等边三角形的构图法则,人物多以坐姿为主。如采用的是站姿,环境道具多为横向式,形成横竖的对比。画面层次安排也要以简为原则,一般是近景安排一个道具,中景人物,人物后面淡淡的点缀,作为远景。
小品画中讲究留白的运用。留白处"此处无声似有声"是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也是意境拓展延伸的关键所在。
小品画题款压印的位置尤为重要,注意调节画面总体的均衡关系。忌形式对称关系。
小品画常作为室内装饰,供人欣赏。它要求抒情,优美,悠闲,不必有太强的思想性。人物的情态不必太专注。尽可能地生动自然,贴近生活。一举手,一投足,特定的动作和神态反而给人回味的余地很小。所以要大胆取舍,讲究整体效果,不作细致的刻画。甚至适当地夸张和变形。总之要使造型更具趣味性。
小品画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画者不必有太多的顾虑,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情绪发挥,充分发挥毛笔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墨的特性,注意浓淡干湿的变化,注意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人物小品画中的花卉不可太完整,不能喧宾夺主。如同古典诗词里的平仄声韵,起承转合,与人物形象拉开一定的距离,只起丰富绘画语言,和衬托人物的作用。
人物小品画中的山水也是从属的地位。为人物的情绪服务。
大家可以从小品画练习写意画。可以先练花鸟,山水,掌握了基本技巧后,再练习人物画。
画画这幅画。
这幅画人物虽小,墨色最重,很有禅意。
在山水画中,人物为点景。
10月12日
四,头像
头像画是只描绘人物头部的画。可以是具象的,抽象的,意象的。
头像画不等于肖像画。
肖像画是具象的人物形象的画法。早在西汉时就有。古人称为写真,写照。
肖像画是对真人的容貌,体形,情态,服饰,背景,作真实生动的描绘。
肖像画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和群像。
所以说头像画根据真人画的,可以称为肖像画,抽象的,意象的不能称为肖像画。
一般画肖像画都注明是谁的画像。没有说明的是头像画。
以下发的是肖像画
写意人物 画的肖像画的头像和头像画都是要通过人物的头部描绘,要反映出人物的精神特征,民族属性,身份地位,时代风貌,特别是通过人物的眼神,体现人物的精神气质。
头像画法步骤:
大家可以练习这两幅画。肖像画放在写生课里练习。
前三幅是陈瑞春临习蔣兆和的画。
画水墨人物画好用的纸是在纸面上写下一笔,挨着再写第二笔,两笔之间留有明显的笔触,而不是混为一体,不能辨识。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