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棪楠岩彩画作品《白雪红叶宴群山》局部,主要矿物颜料有白水晶、朱砂、赤口岱赭、石绿、银箔等
岩彩画是一种以天然矿物颜料及有色土研磨成颗粒,用胶为媒介,分层绘制于纸、绢、板或墙壁上的传统绘画艺术。其核心特点在于对材料物性的尊重与发挥。矿物颜料颗粒大小不一,在光照下形成复杂折射与漫反射,产生独特的视觉效应,称为“晶体发光效应”。这也正是敦煌壁画历经千年仍保持色彩瑰丽的重要原因。通过多层叠色技法,岩彩能够实现透明而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既厚重又明亮,具有其他画种难以替代的材料表现力。

杨棪楠岩彩画作品《青未了》局部,主要矿物颜料有石青、石绿、金粉等
据杨棪楠介绍,当代岩彩画的发展得益于材料技法的持续创新,现代矿物加工技术显著扩展了颜料的色域与颗粒精度,为创作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表达可能。目前可用于岩彩创作的矿物色已逾千种,不同粒径的颜料为画面带来多样肌理与视觉层次。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重彩画”概念的提出与推广,岩彩逐渐重回主流艺术视野。中央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陆续开设相关课程,推动岩彩画教学与研究走向系统化、学术化。岩彩不再被视为仅存于历史的“古老技艺”,而是能够承载当代艺术观念与审美诉求的活态绘画形式。

杨棪楠岩彩画作品《小华胥山》局部,主要矿物颜料有白水晶、朱砂、赤口岱赭、银箔等
杨棪楠自2012年起专注于岩彩画创作,此前她从事水彩画,因常见颜料在干湿状态下的显著色差问题,开始寻求更稳定的材料表达。在接触矿物颜料后,她被其发色稳定、质感天然的物理属性所吸引,转而系统研习岩彩画创作技法。为深入理解传统,她多次赴敦煌莫高窟、山西永乐宫、北京法海寺等古代壁画遗存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杨棪楠表示:“岩彩创作是一个需要沉静与耐心的过程,从研磨矿物到层层渲染,皆是与材料、与历史对话的过程。”

杨棪楠岩彩画作品《十万山海》局部,主要矿物颜料有石青、石绿、赭色等
杨棪楠目前创作主要围绕以岩彩语言重新表现山水、花鸟等传统主题展开,突破中国画传统的色彩范式,探索中国画材料与视觉语言的当代演进。

杨棪楠岩彩画作品《临摹水月观音壁画》局部,主要矿物颜料有朱砂、蛤粉、石绿等
谈及岩彩画的未来发展,杨棪楠认为应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一方面,需加强对古代壁画及传统重彩工笔画经典技法的系统性研究、复原与传承,深入理解其材料使用逻辑和色彩结构;另一方面,应鼓励创作者立足当代文化语境,结合个体生命经验与社会现实,积极探索岩彩在形式语言与主题表达上的突破。她指出,岩彩画不仅适用于历史题材与传统图式,也同样具备表现当代社会议题、抽象观念及进行跨媒介实验的潜力。“复兴不是复古”杨棪楠强调,岩彩的艺术本质在于将矿物所承载的自然时空转化为审美瞬间,实现物性与心性的对话。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