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师的逆袭人生】1919年盛夏的北京法源寺内,蝉鸣阵阵。时年56岁的齐白石正与弟子张伯任在羯磨寮纳凉闲谈。忽然,老人家的目光被地上一块斑驳的旧砖吸引——砖面天然形成的飞鸟纹样栩栩如生。他当即取出随身携带的宣纸,寥寥数笔便将这偶然所得定格成画。

这幅看似稚拙的怪鸟图后来竟成为老人贴身珍藏的宝物,伴随他走过近四十载春秋。直到1957年大师辞世后,这幅估价超4.2亿的墨宝才由后人捐赠国家。而更令人惊叹的是,在2017年香港秋拍中,他的《山水十二屏》以9.315亿元天价刷新了中国书画拍卖纪录。

这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艰辛起点。1864年生于湖南湘潭贫农之家的齐白石,13岁便扛起家庭重担学做木匠。从粗木工转型雕花匠的转折点,竟源于一次偶然发现的《芥子园画谱》。这本残破的绘画启蒙书,为他打开了艺术之门。

25岁那年,乡绅胡沁园慧眼识珠,资助他弃斧从艺。但真正改变命运的,是1902年受邀赴西安教画时结识的陕西布政使樊樊山。这位贵人本想举荐他入宫作画师,却被淡泊名利的齐白石婉拒:但求卖画刻印,积蓄三二千两足矣。

北漂生涯始料未及的艰难,让年过半百的画家尝尽冷暖。当时他模仿八大山人的冷逸画风在京城备受冷落,即便将扇面价格压至两银元也无人问津。转机出现在遇见陈师曾后,这位知音建议他进行衰年变法。历经十年淬炼,65岁的齐白石终以独创的红花墨叶派震惊画坛。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艺术巨匠在生活中却是个矛盾体。他节俭到令人咋舌——家中粮米严格称量,待客的茶点多是展示品;却又在得知粉丝用半年积蓄购得赝品时,主动退还真迹。在感情世界里,从18岁的胡宝珠到22岁的末任未婚妻,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热情。发妻陈春君留守湖南老家,支持他北上追梦;继室胡宝珠不仅是他生活伴侣,更成长为能乱真的绘画高手。

93岁临终前,这位传奇老人仍在筹划新的婚事。正如他教导弟子的艺术真谛:学我者生,像我者死。从木匠学徒到艺术宗师,齐白石用一生诠释了:生命的精彩,永远不惧晚来的绽放。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