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秋分乐丰收

4 已有 21 次阅读   18小时前
秋分乐丰收
艺术名家荟萃 2025-09-22 07:45
秋分将至,我们也将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之“分”,既指昼夜均分,也意味着秋季过半。此时,正逢我国多地迎来“三秋”大忙——秋收、秋耕、秋种接连开展。田野上,金黄的稻浪翻滚待割,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农民们一边抢收成果、颗粒归仓,一边抓紧翻耕土地、播种越冬作物,在“收”与“种”的节奏转换间,书写对土地的敬畏、对未来的期盼。
回望千年画史,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轴与清代画家谢彬的《乡村风俗图》,恰似两幅穿越时空的长卷,以风格迥异却同样鲜活的笔触,定格了农耕时代的丰收场景,深藏中国人特有的田园诗意与生活温情。
《踏歌图》轴是马远的经典之作,兼具山水画的苍劲与风俗画的灵动。现代的绘画史提及此画,大多将画中人物视作是农民,认为画面展现了农民欢庆丰收的场景。画面中,几位微醺的老农在清旷山中欢快起舞。踏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娱性民间歌舞,兴起于汉,盛行于唐。农人于丰收后放下农具,以脚踏地为节,应歌而舞,既为欢庆劳动成果,亦在感恩自然馈赠。
画中的六个人物在画幅中占比虽小,却以鲜活神态传递出丰收的喜悦:走在前面的白胡子老汉一手拄着拐杖稳住身体,另一手高高扬起,扭动着身躯踏歌而舞,银须随动作飘动,活脱脱一副老顽童模样。随行的两位村民,一人双手拍掌,脚下踏着节拍。另一人醉得站不稳,紧紧抓住前者的腰带,弓着身子跟着舞动。走在最后面的村民脚步踉跄如踩云端,肩头还挑着酒葫芦——想必是丰收宴席的“战利品”,醉态中洋溢着满足。尤为有趣是,画幅左下角的妇人和孩童睁大眼睛回首望向忘形的长辈们,笑得嘴角弯弯。老者的纵情与孩童的天真相互呼应,将踏歌的欢愉推向极致。画上题诗“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更为这份狂欢添了家国安宁的厚重底色。
清代谢彬所绘《乡村风俗图》,则似一首充满烟火气的“劳作谣”,以写实笔触还原农忙百态:近景树木枝叶繁茂,掩映着错落的茅草屋,堆叠如山的草垛尽显丰足之象,牛棚中耕牛稍作歇息。村内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田间,农人弯腰弓背,专注地收割作物。远处山峦云雾缭绕,以自然的静谧衬托人间的热闹,意境深远。
最近,各地文旅活动恰与古画意境遥相呼应,让传统与当代鲜活交融,展现出农业丰产丰收、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景象:丰收“村晚”呈现乡村振兴新成就和新气象,展现新时代农民的自信与活力,非遗创意展、农产品展传承着农耕文明的质朴底蕴,乡土绘画展览、别具一格的“丰收游”传递丰收喜悦氛围,吸引城市居民观赏丰收美景……尤为亮眼的是,人工智能等科技元素的融入为传统农耕文化注入了新活力,让古老的农耕智慧在现代场景中焕发生机,也使这场丰收的欢庆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
《踏歌图》轴(国画) 南宋 马远 故宫博物院藏
乡村风俗图 (国画) 清 谢彬 东莞市博物馆藏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