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虽有一个爱好让很多人反感,那就是只要他上看的书画名卷,他都喜欢在上面提字和盖很多收藏印章,但也是经他盖过的章而免去了很多伪品假品,据记载他最喜欢的三件书法是《快雪时晴帖》此帖为王羲之所书,字数虽少,但他的喜欢程度可以说是最高的,因为他在这件书作上盖了127个章。

其次就是《中秋帖》和《伯远帖》了,此三帖被合称为“三希帖”,不过其一生致爱之多,除此三件名帖之外还有一卷草书可以说是他的“心头宝”,在他死后还给带进了陵墓之中,此帖就是黄衍相的《草书秋兴八首》。

黄衍相何许人也,想必知道他的人应该不是特别多,他的名字虽远不能与王羲之、怀素这种神级别的人物那般如雷贯耳,但他的《草书秋兴八首》却也不失为一件超级优秀的书作。

此作是他于明天启壬戌年(1622 年)所书,可以说是他的巅峰之作,作品为纸本册页折装,共十五开、三十幅,单幅纵 24.3 厘米、横 15.7 厘米,字径在 3 至 7 厘米间灵动变化,五百余字洋洋洒洒,既见章法严谨,又显性情挥洒。

此作是以杜甫同名诗作为内容,将诗中乱世悲秋的沉郁,化作笔墨间的流转气韵。乾隆初年,云贵总督尹继善将其作为贺礼献入宫中,瞬间俘获了这位 “顶级收藏家” 的心。乾隆对它偏爱至极,不舍像其他字画般随意题跋,仅钤上数枚印章,还特意嘱托死后将其随葬,足见其在帝王心中的分量。

先说说黄衍相这一人物吧,他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大家,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生活条件很差,还能创作出这般好书作也实属不易,他字六冶,老家在福建,可大半生都住在云南永平。
他跟那些在官场上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不一样,没当过大官,却凭着一手好书法出了名。连崇祯、顺治这样的皇帝都特别欣赏他,还专门请他给皇宫写字。

咱们都知道,同一时期有个书法大师叫王铎,名气特别大。跟王铎比起来,黄衍相的名字后来知道的人不多,显得有点 “低调”。但要是论写草书的本事,黄衍相可一点不差,就像生长在深山里的兰花,就算不常被人看见,那独特的香气和韵味,照样让人没法忽略。

所以这幅作品不仅是他晚年的扛鼎之作,更是他一生书法探索的集大成体现。黄衍相的草书,汲取了晋唐草法的精髓,同时又融入了明代草书的豪放与灵动。他的笔下,既有二王的典雅,又有怀素的奔逸,更有自己独特的温润与醇厚。

它作为罕见的纸本墨迹真品,保留了书法家最接近原始创作状态的用笔细节。草书的狂野与规范,在他的笔下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黄衍相深谙“草法”之要义,既不流于松懈散漫,也不陷入僵硬刻板。他的草书,既有狂草的气势,又不失法度的严谨,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草书艺术的精髓。

黄衍相多以侧锋切入,迅速转为中锋行笔,既保留了侧锋的爽利,又确保了线条的圆劲与骨力。提按之间,变化丰富而自然,墨色则枯润相生,从浓润到枯涩的过渡,随势流转,自然天成。





















这幅作品在乾隆初年云贵总督尹继善将其作为贺礼献入宫中,乾隆皇帝对它爱不释手,甚至在死后都要求将其作为陪葬品。
上世纪20年代,清东陵被盗,这幅作品意外重见天日,却依然保持完好无损。现如今,此作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中。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