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原创 清初“画僧”髡残与他的生命长卷:溪山无尽图高清赏析

4 已有 89 次阅读   2025-07-31 16:06
原创 清初“画僧”髡残与他的生命长卷:溪山无尽图高清赏析
獭的游乐场 2025-07-28 21:57
髡残(1612—1692),俗姓刘,湖南常德人,明末清初“四画僧”之一。他的人生充满传奇:幼年丧母,20岁出家为僧;明朝灭亡后,曾加入南明抗清队伍,失败后避居深山,在桃源古刹中历经三个月“枕石漱水、避雨虎穴”的艰险生活。这段经历让他对自然山川有了深入的体悟,成为日后创作的源泉。
髡残晚年定居南京牛首山幽栖寺,身染痼疾却潜心作画,提出“登山寡源,方能造意”,主张从真山水中汲取灵感。其山水画以“繁密苍浑”著称,影响了黄宾虹等近现代大家。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溪山无尽图》(纸本设色,纵29.7厘米,横266.1厘米),是髡残山水长卷的代表作。画作无年款,画中题诗透露创作心境:
“世事不须尽,一言尚未曾。此中有来意,溪山行脚僧。”
他以“行脚僧”自喻,将云游中的山河印象凝于笔端,构建出一幅绵延无尽的江南胜景。
不同于同期画家追求奇险的风格,髡残以“真实山水为底本”,描绘层叠丘壑、溪流村舍。此画景物造型概括精练,浅绛设色,墨色分明。与他晚期笔墨老辣苍浑、景物凝练简洁的山水画相比,此画景物细琐、繁茂,处处充满自然生机,气象明朗,意境清新。
髡残认为“画如禅理,非工力使然,须妙悟得气韵”。他笔下的溪山不仅是风景,更是修行载体——题诗中的“未尽世事”,暗喻画家对家国沉浮的释然,将遗民孤愤转化为对永恒的追寻。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