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李苦禅:以跋文抒人生体悟

3 已有 50 次阅读   2025-04-21 11:11
李苦禅:以跋文抒人生体悟
艺径 2025-04-19 14:41
李苦禅(1899—1983),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以雄强朴拙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体悟闻名于世。其作品常以跋文形式,通过寓言、诗文、哲理等表达对社会百态、自然万物及人生哲理的思考,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
李苦禅善用寓言故事引发观者思考。如《鲶鱼双蟹》(1980年)以鲶鱼与双蟹争斗为题,跋文云:“鲶鱼在水中正游行,二支蟹挡住去路……余曰唯唯,为之记。”画中鲶鱼与蟹势均力敌,以“唯唯”回应评议,既是对评者的谦逊,亦暗含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知。此作以动物争斗隐喻社会竞争,强调灵活应对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李苦禅常借古诗词抒发情感。如《采菊东篱下》(1972年)以陶渊明诗句为题,跋文改“悠然”为“抬头”,并自比明代画家陈洪绶(悔迟老人),表达对先贤的崇敬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其《南山之菊》以全新构图诠释原诗意境,将南山比作佛像,菊花与黄菊相映,营造出庄严而崇高的精神境界。
李苦禅的跋文常蕴含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如《白菊》(1964年)以陶渊明爱菊为引,跋文云:“靖节所爱依然存,赏欣者安在哉?”通过菊花与石的对比,表达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其《秋味图》(1981年)以“尝咬菜根牙齿坚,蔬菜可养廉”为跋,强调淡泊致远的人生哲学。
李苦禅的书法风格雄强朴拙,与绘画相得益彰。其晚年书法受北碑影响,笔力苍劲,结体奇崛,如《盛夏图》的题跋,字迹如刀刻斧凿,与画面中荷花的磅礴生机形成呼应。他强调“不懂书法艺术,不练书法,就不懂大写意和写意美学”,将书法用笔直接运用于绘画,如藤蔓、荷茎等线条明显带有篆隶笔意。
李苦禅将绘画的墨色变化引入书法,使书法线条产生浓淡枯润的变化。如《柳石栖雀图》的题跋,墨色层次丰富,干湿浓淡自然过渡,与画面中的柳石、飞雀形成整体意境。他注重书法气韵的连贯,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使书势贯通,在遵循法度之中做到豪迈奔放。
李苦禅的跋文创作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又融入现代审美意识。他以古诗词、寓言故事为载体,将传统哲学思想与当代社会现实相结合,赋予作品新的时代内涵。例如,《鲶鱼双蟹》的寓言体裁,既延续了传统文人画的教化功能,又以现代视角反思社会竞争。
李苦禅的跋文不仅是作品的注解,更是其人生经历的写照。他一生坎坷,却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困境,将人生体悟融入艺术创作。例如,《抬头见南山》的创作背景正值其晚年,画中菊花与黄菊的构图,既是对先贤的致敬,亦是对自身精神境界的追求。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