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林徽因病重,梁思成为何拒绝带她出国治疗?梁思成晚年说出原因

2 已有 27 次阅读   2025-10-07 20:19
原创 林徽因病重,梁思成为何拒绝带她出国治疗?梁思成晚年说出原因
浪迹文史 2025-09-20 13:02
1928年3月,在加拿大渥太华一座充满欧式风情的教堂里,梁思成与林徽因举行了温馨浪漫的婚礼。这场婚礼不仅将两颗年轻的心紧紧相连,更开启了一段相濡以沫的传奇人生。完成海外学业后,这对满载学识的年轻夫妇毅然回到祖国怀抱,结束了漂泊异国的求学生涯,在熟悉的故土找到了心灵的港湾。
学成归国后,这对建筑界的伉俪首先在东北大学开启了教学生涯。他们以开拓者的姿态创建了中国首个建筑系,在这片教育热土上培育出无数建筑英才。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林徽因长期操劳导致肺病加重,他们不得不离开东北,转赴北京加入中国营造学社。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再次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被迫随学社一路南迁,最终在四川李庄安顿下来。
战火纷飞的年代,李庄这个千年古镇意外成为了文化精英的聚集地。中国营造学社、中央研究院等多家学术机构相继迁入,众多知名知识分子在此汇聚。在这段艰难岁月里,梁思成夫妇与学社同仁们共同坚守学术理想,在简陋的环境中继续着建筑研究工作,留下了令人动容的奋斗故事。
李庄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没有电力供应,夜晚只能依靠微弱的油灯照明;缺乏自来水,日常生活都成问题。更令人揪心的是,梁思成因脊椎病痛不得不穿着沉重的铁马甲支撑身体,体重骤降至47公斤;而林徽因则被肺病折磨得形销骨立,时常咯血,往日的风采在病痛中消逝。但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们依然坚持学术研究。
一次,年幼的儿子梁从诫天真地问母亲:日本人打来我们怎么办?林徽因平静地指着门前的长江回答:读书人总还有退路。当孩子着急地追问母亲是否会抛下他时,她坚定地说:真到那时就顾不得你了。这番对话让年幼的梁从诫第一次真正认识到,在母亲瘦弱的身躯里,蕴藏着怎样坚毅的民族气节。
林徽因的病情因李庄潮湿的气候而日益恶化。好友费正清夫妇曾力劝他们赴美疗养,但被婉言谢绝。多年后梁思成回忆道,当时林徽因说: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绝不会在祖国危难时离开。为了照顾病重的妻子,梁思成甚至自学了注射技术,每天亲自为林徽因打针喂药。在他们心中,对祖国的忠诚与对学术的追求同样重要。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一家终于结束了流亡生活,搭乘西南联大的包机返回北京。1947年,她接受了肺部手术,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事业中。康复后的林徽因担任清华大学教授、人大代表等职,以惊人的毅力参与了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等重大工程,还挽救了濒危的景泰蓝工艺。
1955年4月1日清晨6时,51岁的林徽因在北京同仁医院安详离世。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春日黎明,这位才华横溢的建筑师、诗人走完了她传奇而诗意的一生,永远定格在人间最美的四月天。她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知识分子的壮丽诗篇,其精神风骨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