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1938年,张爱玲父亲趁妻子不在,偷偷拿针管,对准了昏睡的张爱玲

3 已有 40 次阅读   2025-10-03 08:34
原创 1938年,张爱玲父亲趁妻子不在,偷偷拿针管,对准了昏睡的张爱玲
一画书画 2025-10-01 15:53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的冬夜,上海常德路一栋年久失修的老宅在寒风中显得格外阴冷。阁楼里,18岁的张爱玲正发着高烧,苍白的脸上泛着不自然的潮红。就在这昏沉的睡梦中,她浑然不觉父亲张志沂手持一支泛着冷光的玻璃针管,正蹑手蹑脚地爬上那架吱嘎作响的楼梯。
这位出身名门的张老爷,是晚清重臣张佩纶与李鸿章爱女李菊耦的独子。虽然自幼锦衣玉食,还曾留学西洋,却始终未能适应时代的变迁。如今的他终日躺在烟榻上吞云吐雾,靠着变卖祖产度日,活像个困在旧时光里的幽灵。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则是个截然不同的新女性。她向往自由,追求独立,最终因理念不合与丈夫分道扬镳。这段破碎的婚姻,在年幼的张爱玲心里刻下了深深的伤痕。
就在前一年(1937年),即将从圣母玛利亚女中毕业的张爱玲,曾在日记本上写下青春的梦想:我要去英国留学,要比林语堂更风光,要穿最时髦的衣裳,周游列国,在上海拥有自己的公寓,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当她满怀期待地向父亲提出留学请求时,换来的却是冰冷的拒绝。
继母孙用蕃在一旁煽风点火:你那个离了婚的娘还来指手画脚?要是舍不得这个家,当初何必走?现在想回来,只能当个姨太太了!这番话像刀子般扎在少女心上。
苦闷的张爱玲偷偷跑去母亲暂住的伟达饭店住了两周。回家那天,刚踏进客厅就撞见正在嗑瓜子的继母。孙用蕃眼皮一翻,突然发难:死丫头,去哪儿野了?不等解释,一记耳光就甩了过来。张爱玲本能地抬手防卫,却被佣人死死按住。孙用蕃趁机坐在地上哭嚎:反了天了!她敢打我!
闻声赶来的张志沂不问青红皂白,揪着女儿的头发就往地上撞。铜炉角划破额头,鲜血顺着脸颊流下。若不是老佣人何干拼命阻拦,后果不堪设想。
暴怒的张志沂将女儿锁进了后院一间堆满旧物的储藏室。这里终年不见阳光,霉味混着樟脑气,蛛网密布的窗棂透不进一丝光亮。张爱玲像件被遗弃的旧物,每天听着前院的欢声笑语,夜里与梁上的老鼠为伴。
何干只能偷偷塞些吃食,含着泪劝她忍耐。但张爱玲的身体每况愈下,持续高烧不退,腹泻不止,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眼看小姐命在旦夕,何干跪在烟榻前哀求:老爷,请个大夫吧!
张志沂却拿出留学时带的针管,在深夜给女儿注射不明药物。针头刺入肌肤的瞬间,张爱玲在昏沉中感到一阵刺痛。何干后来心有余悸地说,那些针剂连标签都没有。
转年开春,张爱玲抓住看守换岗的空隙,从狗洞逃出生天。当她满身尘土出现在母亲门前时,黄逸梵却嫌弃地后退半步。这段经历后来化作《私语》中的文字:父亲的房间永远是下午,鸦片烟缠绕着那支玻璃针管。他扎针时,我的手臂像块木头。
这场长达半年的囚禁,不仅塑造了张爱玲阴郁的文学风格,更成为她笔下那些困在旧家庭中的女性形象的源头。那支神秘的针管,就像她文学世界里一个挥之不去的隐喻,时时提醒着那段被禁锢的青春。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