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林徽因和梁思成7张恩爱合影,眼神不会骗人,难得一见!

1 已有 45 次阅读   2025-08-06 21:57
原创 林徽因和梁思成7张恩爱合影,眼神不会骗人,难得一见!
轻尘说历史 2025-07-27 15:27
1924年,20岁的林徽因与23岁的梁思成在前往美国留学途中,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那时的林徽因身着一袭灰色大衣,脖间围着一条同色的围巾,短发飘逸,站在船只的甲板上,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梁思成则穿着黑色大衣,内搭白色衬衫,戴着一副眼镜,气质温文尔雅,坐在林徽因旁边,神情安然。两人此次留学目的地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梁思成专攻建筑学,林徽因选择了美术学。虽然林徽因同样对建筑学充满兴趣,但由于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规定女性无法进入建筑学科,她只能选择了美术,并在此期间选修了建筑课程。此外,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和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亲密的朋友,因此两家也有意撮合这对年轻人。与此同时,林徽因的赴美留学,似乎也有另一层原因——远离当时对她痴迷不已的徐志摩。
1926年,两人在大学校园内再次合影。那时,林徽因已经22岁,她身着一条短袖旗袍裙,清新的学生气息让她看起来温文尔雅、纯净可爱,头发简单自然,散发着一种青春的朝气。梁思成则身穿一套西装,双手背后,倚靠在一棵树旁,神情凝思,温文尔雅。两人身处异国他乡,互相鼓励,不仅学业出色,心灵也深深契合,彼此成就。时光如流水,他们在彼此的支持下,一同度过了这段难忘的留学时光。
1927年,林徽因和梁思成拍摄了另一张合影。那天,林徽因显得格外高兴,她放声大笑,眼睛里满是阳光,而梁思成则温柔地拉着她的手,深情凝视。两人间的默契让人无法忽视,尤其是梁思成眼中的深情,毫无掩饰,仿佛他的世界里只有林徽因一人。林徽因虽然深受众多优秀青年倾慕,但她最终选择了梁思成,作为自己一生的伴侣。
同年,他们还在一次大学晚会上拍了照片。这次的晚会两人身着“奇装异服”,展现了与平日不同的一面。林徽因不再只是温婉文静的一面,更多了几分活泼与俏皮,而梁思成也显得更加生动,展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临近毕业时,林徽因不仅顺利完成了美术专业的课程,还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建筑学的选修课程。她在建筑学上的成绩,甚至超越了不少主修建筑学的同学。这一成就,直到百年后宾夕法尼亚大学才正式承认,并为她补发了建筑学位证书,充分证明了她的才华与努力。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结婚照拍摄于温哥华。虽然那时的婚礼准备匆忙,但两人依然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此时,林徽因已经24岁,短发依旧,眼中多了一份成熟和坚定。那一刻,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与决心,显得既青涩又成熟。
回国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先后在东北大学工作,受张学良邀请参与教学,并共同创办了中国首个建筑学系。此后,梁思成还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建筑学系。与此同时,二人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建筑,他们走访了15个省份、2000多个县城,拍摄和记录下2000多处古建筑遗迹,包括辽代的独乐寺观音阁、广济寺、应县木塔等。这项工作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他们冒着艰难的环境条件,不畏困苦,一路跋山涉水,充分展示了他们对文化遗产的深厚情感和责任。
梁思成的成就逐渐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他被邀请成为耶鲁大学的教授,并且担任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顾问。在抗战期间,林徽因和梁思成也为保护北平城的古建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编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并将其交给解放军,确保了北平的历史建筑得以保存。
进入1950年代,林徽因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肺结核令她的身体逐渐消瘦,但她依然坚持工作,未曾停歇。1950年,夫妻二人一起参与了新中国国徽设计的工作。尽管身体不适,林徽因与梁思成依然全身心投入,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林徽因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设计,同时,她也积极为北京古城墙的保护奔走,尽管最终未能成功保留,二人对此感到深深的痛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梁思成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许多图书和资料被没收,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1955年,林徽因因病去世,享年51岁。1972年,梁思成也因病去世,享年71岁。
林徽因与梁思成不仅是令人羡慕的夫妻,他们在建筑学方面的成就更是无可替代。作为新中国的建筑大师,他们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与创造者。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