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鲁迅,或许很多人都感到很头疼,因为在中小学课本中,大家没少被鲁迅的文章折腾,少时看鲁迅的文章感到独特新奇而又晦涩难懂,记忆中的鲁迅体差不多全是“我家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之类,再或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从小到大一直搞不懂的一点是凭什么鲁迅就可以写错字,还可以写病句,甚至还成为了大文豪,得到的答案永远是因为他是鲁迅。

鲁迅就是这么狂,可以写错字、写病句但不耽误他成为大文豪,可以吃着国民党的俸禄继续骂国民党的娘,作为当时文坛上有影响力的巨头,鲁迅的名号一出,必将引发社会巨大反响,而当时每月的薪酬也是相当丰厚的,教学收入及稿费加起来,每月大约有300到500元银元的收入,换算成现在大约是每月1.8万-3.5万元的收入,到了后期,鲁迅的收入就更多了,有时年收入竟然可达到15000块银元。

可见当时鲁迅的生活还是非常优渥的,在这种优渥的条件下,鲁迅有能力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写作,并撰写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鲁迅的很多作品直到成年之后才会懂得,有了一定阅历之后才能读懂他的作品,读懂他的炽热和呐喊。

鲁迅的性格充满了文人气质,理解他的人欣赏他的直率、他的犀利、他的狂热,憎恨他的人则恨其入骨,这种爱憎分明、鲜明的性格特征与其少时坎坷的经历不无关系,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家道中落,为了活命只能全家避难乡下,小小年纪每天为父亲奔波于药铺当铺之间,受尽了冷眼,后又因孤儿寡母备受家族欺负,分给鲁迅家的房子又小又旧,因拒绝签字而备受长辈斥责,从那时起,鲁迅对人心就有了一个最为直观的认识,倍感世态炎凉。

后在求学过程中因课间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而弃医从文,立志拯救中国人之思想精神,正当鲁迅准备在文坛一展身手之际,家中为鲁迅暗中操办了婚姻,女子名叫朱安,其祖上也是官宦人家,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朱安虽然遵守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但却知书达理、性情温和、熟知礼仪。

当年6月,鲁迅被骗回家与朱安完婚,可鲁迅对朱安并没有什么感情,两个人不认识也没有任何感情基础,鲁迅之所以坚持到完婚才离家出走完全是考虑母亲的感受,这段婚姻曾给鲁迅带来无限的苦痛,而对于朱安来说,更是一辈子的耻辱,并决定了朱安一生悲惨的命运。从此朱安再未改嫁,始终如一地侍候着鲁迅的母亲,鲁迅虽未与朱安有夫妻之实,但却对其始终敬重有加,并视其为最可敬的家人。

鲁迅的第二次婚姻才是其爱情的萌芽,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时,一位女学生在鲁迅的课堂上总是充满爱慕地看着这位心目中的偶像,我们不难想象,当鲁迅先生在课堂上进行着深入浅出的讲解指导时,年轻的许广平就在下面静静地聆听着这位文坛先声、学术大咖的谆谆教诲,当然,为了引起偶像的注意,许广平经常举手提问,甚至有的时候还会直接打断鲁迅的授课,纠正他的错误。

对于这种情况,鲁迅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反而针对许广平的问题,每次他都非常耐心地解答,直到许广平弄懂为止,慢慢的许广平发现自己对鲁迅的爱情越来越深,女师大风潮迭起,更进一步催发了这心里蕴藏的一腔爱火。在许广平女士写给鲁迅先生的信中,成熟而敏感的先生,当然能看出能感受到这烈焰般的感情。

在一开始的书信交谈中,鲁迅仿佛非常不适应这种关系,在回信中,对许广平提出的一些比较直接的问题回答的竟然顾左右而言他,常常转入对学术的研究与探讨,这其实是鲁迅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他总是在提醒自己也是同时在提醒许广平——自己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然而事情的发展态势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这颗赤诚而热烈的心灵面前,鲁迅最终选择了接受。

学生与老师的相恋在民国思想开放的年代并不算什么稀奇事,不久之后,鲁迅和许广平便正式在一起了,对于鲁迅来说,这正是自己理想中的爱情,沉浸在爱情中的鲁迅不久之后便罕见地发表了一篇关于爱情的文章《伤逝》,这或许便是鲁迅与许广平爱情的文化结晶。

在与许广平相恋的时光里是鲁迅最美好的时光之一,少时的心理伤痕在许广平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抚慰,两人如胶似漆,难舍难离,甚至还演化出了很多有趣的典故。
有一天,鲁迅在厦门大学的相思树下思念许广平,突然看到一头猪跑来吃相思树的叶子,此时的鲁迅竟然怒不可遏,仿佛忘记了自己大文豪的身份,洒脱天真的性格暴露无遗,他感到自己的爱情仿佛被这头突然闯入的野猪打破了,于是他便与猪展开了搏斗,这段趣事就这样伴随着鲁迅的大名流传了下来,我们很多人现在看鲁迅先生的照片,似乎认为先生是一个天生冷峻之人,颇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之感,然而大多数人不会想到鲁迅天真的一面竟然是如此可爱。

最终鲁迅忍受不了相思之苦,在1927年与许广平在广州相聚,在与许广平在一起后,鲁迅逐渐辞去了教育局的职位,也辞去了自己的讲师工作,一度想要靠自己的稿费来维持生活,为了爱情,鲁迅是胆小的也是勇敢的,如果说刚开始对于这段爱情还有一些怯弱的话,那么直到确定关系之后,鲁迅便义无反顾的投入到爱河之中。

鲁迅一生刚强,只对许广平有着深深的爱,他临终时向他的对手留下一句遗言“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体现出了他的刚烈性格,也让这个一生犀利洒脱的男人在文坛上留下了太多的奇闻轶事。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