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原创 不一样的学书路,取得了领先时代的成就

已有 39 次阅读   2025-09-19 22:11
原创 不一样的学书路,取得了领先时代的成就
七陆七陆 2025-09-19 07:13
在当今书坛的大草书领域,张旭光先生是毫无争议的领军人物,他融通前辈诸家,以及东西方美学理念,赋予了大草书鲜明的时代特色,让沉寂许久的大草书在书法的重要转折期赢得生机,丰富了当代书法的面貌,拓展了草书艺术的发展空间。
张旭光先生对当代大草书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在大草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作为一位70岁的老艺术家,他依旧孜孜不倦的探索书法创新,这种永不懈怠的开拓精神是值得学习和敬仰的。
大草书一直被认为是草书领域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攀登的高峰,纵观中国书法史,草书名家辈出,但是真正能够以大草书闻名者仅数人而已,可见大草书创作之难。
张旭光先生在深耕行书许久之后,进阶草书领域,并且提出“当今时代不应该缺少大草书”的倡议,与刘洪彪先生等人共同探索大草书的创作,引领了当今时代的大草书浪潮。
张旭光先生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在于他清晰的学书方法。与很多人遍学杂糅不同的是,张旭光先生始终坚守王羲之一脉,这种执着让他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
在学王的基础上他也涉猎诸家,但是博学的目的并不是掺杂其他风格,而是加深对王羲之书法的理解。
在深入理解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审美理念,这种学习方式让他的作品当中每一笔都有王羲之的基因,但是又富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张旭光先生早年游历古迹,被汉代雕像的雄浑庄重气相所打动,誓要在书法中展现一种雄强饱满的气势。
为此他用了十年时间研习颜书和汉碑,将这种笔意加入到王羲之的书法当中,一改王书俊秀清润的面貌,创造出了一种雄强浑厚的风格。
这种目标清晰、明确的学习方法,让张旭光先生得以能够成功塑造自我,实现学习书法的最终目标。
尽管书法已经成为一门纯艺术,但是传统的学书理念却根深蒂固,很多人依旧采取博学融通的被动渐变道路。
他们专注于埋头临帖,期待破茧重生,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没有去主动寻求蜕变,这让很多人始终停留在临摹的阶段,最终都无法真正触及书法艺术的殿堂。
张旭光先生的学习方法告诉我们学书的最终目标不是复刻古人面貌,而是要展现个人美学思想,要明确目标并且专注于目标的学习,主动、大胆的进行创变,这样才有可能达成所愿。
除了书法学习之外,张旭光先生还对东西方美学以及哲学进行深入研究,这极大的拓展了他的美学思域,为他的书法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美学支持。
深厚的学养、开阔的视野和独立的美学思考,以及对文学、哲学、美术乃至现代设计理论的广泛涉猎,共同滋养了他的书法艺术。使其作品超越了单纯的技巧展示,而升华为一种文化表达和生命状态的呈现。
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既尊重艺术规律,又高扬主体精神;既承载千年传统,又勇敢地表达当代。这正是张旭光先生留给当代书坛最宝贵的艺术财富。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