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言

前言
佛门本应是清净之地,却接连曝出惊天丑闻,就在前不久,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因涉嫌侵占寺产、违反戒律、私生活混乱等多项指控被有关部门调查。
这位曾经的“CEO方丈”被曝光拥有多处豪宅、名车,与多名女性关系暧昧,还被指控有私生女,将千年古刹少林寺打造成商业帝国,把功德箱变成了提款机。

释永信的倒台,撕开了佛教界商业化的遮羞布,然而,这场风波还未平息,灵隐寺也陷入了类似的漩涡,被网友吐槽收费太贵,方丈光泉法师也被举报。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导致本该度化众生的佛门重地,沦为敛财工具?

进门烧香先交钱
自从释永信出事之后,网友们对于其他寺庙,也是产生了质疑,认为这些寺庙会不会和少林寺一样,把“佛门清净之地”,变成了商业战场,佛香也被铜臭味侵蚀。
这不,释永信的事情还没有迎来大结局,灵隐寺就出事了,在8月2日,网红“阿甘装饰画”在社交平台爆料,称灵隐寺火了,而原因就是被网友吐槽太贵。

灵隐寺这座千年古刹,本是无数人心中的圣地,近来却因为一个“钱”字,频频成为焦点,想进去拜一拜,或者烧柱香?先别着急,流程还没走完呢。
你得先花45块钱,买一张飞来峰景区的门票,而这只是第一道门槛,进了景区之后,想真正迈入灵隐寺的正门,还得再买一张30块钱的“香花券”。

这加起来75块钱的“入门费”,让不少人站在门口就望而却步,心里琢磨着,这到底是来参禅悟道,还是进了什么高档景区?而这75块钱,仅仅只是这场商业大戏的序幕。
寺庙的“经济账”一旦算起来,比很多上市公司还要精彩,就在灵隐寺售票处旁边,一个只有8.5平方米的小卖部,一年的租金竟然拍出了260万的天价。

而这个数字,是在一场历经103轮激烈竞价后,从110多万的底价一路飙升而来,算下来这家小店每天的租金就超过七千块,远超杭州核心商圈的水平,这是什么概念?
就比如一瓶几毛钱成本的矿泉水,必须把它卖到6块甚至更高,而且还得不停地卖,才能勉强回本,更别提其他东西,价格直接翻几番,卖的比景区还要贵。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游客感受到的,自然不是佛门的慈悲,而是赤裸裸的商业逻辑,当游客走进寺内后,会发现这种逻辑无处不在。
在佛像的功德箱旁,扫码支付的牌子比佛经还显眼,上面甚至贴心地为你推荐了88、188、888元等几个“福气”档位,仿佛你的功德可以直接和金额挂钩。

更多内幕曝光
早在十几年前,灵隐寺就被传出有问题了,记者暗访后发现,灵隐寺的周围有很多“野导”,他们和寺庙工作人员进行勾结,专门坑骗游客的钱,很多游客因为第一次来,就会上当。
记者在来到灵隐寺后,一位大姐非常热心,带着他们去买香,把他们带到了一家店铺中,里面的东西价格都非常昂贵,记者在“野导”的忽悠下,花了几百块买了“两盒香”。

之后,店员又给了记者一个“佛袋”,要把香装到里面,紧接着又来了一位自称是“寺庙里面”的大姐,称自己能带他们去拜五大殿,只需要30元。
可当记者付完钱后发现,他们被带到了另一座寺庙,压根就不是灵隐寺,而这个法镜寺还是不允许上香的,那装着高价香的“佛袋”,只是为了掩人耳目。

除此之外,如果游客想在寺庙中请一串开过光的手串,那么就会发现,柜台里标价成百上千的佛珠,可能与外面地摊上几十块钱的东西别无二致。
而这其中多出来的价格,似乎都源于“开光”这两个字带来的附加值,就连供佛的鲜花,也需要扫码支付,处处都需要花钱购买。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普通的游客,怀着一丝困惑和一份敬畏,来到灵隐寺,本想在晨钟暮鼓中,让烦躁的心沉静下来,可一路走来,却像是在闯关。
先是两道门票,然后是高价矿泉水,再是被“热心”大姐引导去买天价香烛,这一连串的套路下来,还没见到佛祖呢,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游客会是什么心情呢?

“天价香”“野导”“开光”,处处把游客当韭菜割,而这些精心设计的消费环节,也是把游客越推越远,当香火味变成铜臭味,寺庙也就该被整治了。
烧香,本是信众与神佛之间的一种情感沟通,一种精神寄托,可当它变成了必须完成的消费流程,甚至成为一种“功德KPI”时,那种神圣感便消失殆尽了。

灵隐寺方丈被举报
这一系列的运作,将一个本该超然物外的宗教场所,变成了一个年营收数亿的商业综合体,这背后,自然离不开一位“能干”的管理者。
灵隐寺的方丈释光泉,也因此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有人翻出他的过往,据说这位光泉法师曾是杭州公交车的司机,有很多乘客都还对他有印象呢。

在成为灵隐寺方丈后,外界的口碑也很好,网友们对他的印象,一直都是朴素、认真,可现如今,光泉法师却被传出有豪车的消息,导致争议不断。
要知道,少林寺的释永信方丈落网后,就因为“商业帝国”和生活奢靡被网友指责,也是如此,网友们纷纷猜测,他会不会是下一个释永信呢?

就在7月28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传了一张照片,虽然有些模糊,但是能够看出来,这是一份举报材料,而被举报的人,就是灵隐寺的光泉法师。
举报材料中指出,光泉法师开法拉利豪车,疑似有挪用寺庙财产的情况,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介入调查,而这一情况,也很快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有一部分网友认为,寺庙也是实体,古建筑修缮、僧众生活、文化传承,哪一样不需要钱?寺庙自负盈亏,天经地义,所以收费贵也是正常的,虽然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但问题在于,商业化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当信仰的一切仪式都可以用金钱量化时,信仰本身还剩下多少纯粹?当所有寺庙都这样做,那还能有真正的“清净之地”吗?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