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豫剧大师常香玉:曾为国捐15亿战机,为何临死前要收回小香玉艺名

4 已有 13 次阅读   13小时前
原创 豫剧大师常香玉:曾为国捐15亿战机,为何临死前要收回小香玉艺名
金城观史知今 2025-06-30 14:56
如果常香玉当年选择了做童养媳,那么后来的豫剧大师恐怕就不会有她的身影了。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传统的封建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社会普遍认为女性的命运就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家境贫寒的常香玉也难以避免这样的命运。常香玉原名张妙玲,她的父亲是当地的豫剧演员张福仙。然而,在那个时代,戏曲演员的地位低下,不仅收入微薄,常常会遭遇他人的轻视和排斥,甚至接不到演出时,常香玉一家只能靠乞讨维持生计。
在这种困顿的生活状态下,常香玉的姑姑提议将她许配给一个稍微好一些的家庭,做个童养媳,期望她能因此获得一条较为安稳的生活之路。但常香玉天性刚烈,竟敢直言:“宁可饿死,也不愿做童养媳,我可以靠唱戏养活自己。”在那个保守的时代,女性选择走上戏曲这条路几乎是自找麻烦,更何况常香玉当时还很年轻。尽管父亲心中有着深深的纠结,经过一番沉思,他最终做出了决定:与其让女儿投入大户人家的桎梏,不如让她自力更生,学一技之长来养活自己。
于是,常香玉在父亲的指导下,正式踏入了豫剧的世界。但要想在这个行业立足,光靠兴趣远远不够。年幼的常香玉不仅要背诵成百上千的剧本,还要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每一段台词。每一次的练习都伴随着无情的鞭策——手势错了要打,腿踢得不标准要打,台词不准也得挨打。常香玉的身体常常因疲劳和疼痛而感到麻木,但她从不抱怨,因为她明白,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只能一往无前,拼尽全力。她甚至因练功过度,腿肿到流黄水,嘴巴也因长时间高声唱腔而麻木,但这一切都未能阻止她的脚步。
对于常香玉的父亲来说,这也是他能为女儿做的唯一事情,为了加速她的进步,他亲自带着常香玉拜访了许多豫剧大师,如周海水和翟燕身等,向他们请教技艺。尽管常香玉年纪尚轻,但她深知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于是她如饥似渴地从这些大师身上汲取经验,并逐步掌握了不同剧种、不同流派的技巧。这些为她后来创立“常派”唱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常香玉身为女性从事戏曲的决定,却始终不能被张家族中的长辈接受。即使她的父亲全力支持,但家族中的元老仍旧坚持认为这会败坏家族声誉,甚至族长扬言要将常香玉逐出族谱。在这种情况下,常香玉为了能继续追求自己的戏剧梦想,在父亲和好友常会庆的帮助下,毅然决定更改姓氏,从“张妙玲”改为“常香玉”,以避开家族的压力。
常香玉的纪念馆中有这样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戏是苦虫,不打不行!”这句话或许正是她决心投身艺术的写照。无论是在艰难的练功中,还是在遭遇世俗偏见的压力下,常香玉都不曾放弃。她不仅与命运抗争,还以坚定的决心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正因为如此,她能在那个艰难的年代脱颖而出,成为至今依旧为人称道的“豫剧大师”。
除了唱功深厚,技艺超群,常香玉之所以能够在世人心中永载史册,还因为她那颗满怀热忱的爱国之心。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紧要关头,她卖掉了家中的所有财产,为祖国捐赠了一架价值15亿的米格15战斗机,这种气吞山河的壮举,毫不逊色于任何英雄,她无愧于“巾帼不让须眉”的赞誉。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面对着装备先进的美国军队,解放军则只有小米加步枪。在国家危难之际,常香玉决定捐款捐物,支持前线战士。为了捐赠一架最先进的米格15战斗机,她把家中所有能卖的东西都变卖了,甚至连自己的首饰也没留。随后,她带着“香玉剧社”开启了漫长的巡回义演之旅。她一边在全国各地奔波演出,一边筹集资金,最终成功捐赠了15亿元,用于购买战斗机。
常香玉的义演历时半年,足迹遍及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西等多个省份,演出约168场。在这段艰苦的巡演过程中,常香玉常常因疲劳过度而生病,嗓子也因长时间高强度的表演而沙哑,然而她从未停下脚步,因为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为祖国的空中力量贡献自己的力量。每当身边的人劝她休息时,常香玉只是笑笑,依然坚持演出。
1952年2月15日,抗美援朝总会向常香玉寄来了汇款收据和嘉奖电令,对她的义举表示高度赞扬。此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驾驶着一架喷涂着“香玉剧社号”的米格15战斗机,飞翔在朝鲜的上空,英勇抗击敌人,保卫家园。
常香玉的无私奉献激励了许多艺术家,梅兰芳、上海戏曲界的其他人士也纷纷捐赠战斗机或举办义演,支持国家的抗战。然而,常香玉却始终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捐赠飞机后,她和丈夫决定率领“香玉剧社”赴朝鲜慰问演出。在朝鲜战场上,“香玉剧社”的河南梆子唱响了最强音,鼓舞了无数奋战的志愿军。得知这一事后,彭德怀深感钦佩,亲自见了常香玉,赞扬她“谁说女子不如男”,并称她为“真不简单”。
常香玉的生平体现了“德艺双馨”四字的真正含义,她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尊敬的榜样。在她的教导下,许多优秀的接班人得以成长,其中最令她自豪的就是她的继孙女——小香玉。
小香玉,原名陈百玲,并非常香玉的亲孙女,她是常香玉丈夫陈宪章与前妻所生之子。常香玉视她如亲孙女,并给予了她极大的期望,因为小香玉从小便显示出卓越的豫剧天赋。常香玉特意为她取名“小香玉”,希望她能继承自己的衣钵,继续发扬豫剧。
然而,时代在变化,传统豫剧的受众群体逐渐萎缩,为了求得生存,小香玉开始融入舞蹈、武术等现代元素,甚至有时对经典唱段进行改编。这与常香玉对传统艺术的坚持产生了分歧,虽然常香玉多次提醒她不忘初心,但两人之间的矛盾最终爆发。在这一背景下,常香玉选择通过法律手段收回“小香玉”这一艺名,以阻止她继续以此名义演出。
虽然这段祖孙矛盾深刻,但无论如何,常香玉的坚持和小香玉的探索,都深刻体现了时代变迁中,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与传承。常香玉的一生无疑是丰富且充实的,她不仅勇敢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至于与小香玉的纷争,或许只能说,这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对艺术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分享 举报